重庆为战时首都开始于什么时候

重庆为战时首都开始于什么时候

1932年3月初,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以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以洛阳为行都”的重要决议。参谋次长杨杰还撰写了《关于国防中心问题的意见书》,论述战前可供国防中心区选择的南京、武汉、成都、洛阳、西安等五处地方。但这几个地方都被否定了,重庆成为最终选定的陪都。

抗战前首都南京重庆行政院直辖市。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侵略直逼南京,南京形势非危急1937年11月17日国府主席林森率领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式担负起战首都责任 。

1940年9月6日国府发布《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陪都、重庆永久陪都,既明确重庆担负战时首都地位,宣示即使首都南京重庆作陪都地位改变,重庆即永久陪都。

1935年国民政府已经确定了将四川定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四川这么多城市,究竟选哪一个?后来选了重庆,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地形上的优势,中国抗战是将日军从东向西引,重庆离上海1400多公里,离南京1200多公里,离武汉700多公里,离战场有很长的纵深距离,而且有三峡之险,唯一一条大通道长江,对中国国民政府内迁是种优势,对日军侵犯虽然可能也是便利条件,但是只要中国军队守在三峡口,日军通过长江来侵略四川也是很难的。日军地面部队如果想靠公路侵略重庆也很难。

第二点是重庆地质上的优势,当时国力很弱,空军力量更小,要对付轰炸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人口疏散,减少人口的密度,第二是建筑防空避难设施。作为重庆人我们都知道重庆是山城,山高地不平,而且岩石特别坚硬,这两个特点很利于建设防空洞。事实上在抗战时期,日军对重庆做了长时期大规模的轰炸,但是重庆依托这个坚固的防空洞,极大的减少了人民的伤亡。如果没有防空洞,有可能死的人更多,民怨更大,民众抗日的情绪可能也会降低。

第三点还有气候优势,重庆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是雾都,每年12月到第二年4月基本上都处于雾中,这对重庆是一种天然保护,天然屏障。1939年、1940年、1941年这三年大规模的轰炸中,日军基本是每年5月到11月大举轰炸,11月到次年4月有一些没规模的零星轰炸,重庆人就利用这个空隙对城市进行恢复建设,这样就有了一个缓冲期。如果没有大雾这个天然的屏障,日军一年不停的轰炸,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气候上的优势也应该是迁都的原因之一,而且事实也证明它保护了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

此外,还有两点很重要,首先是交通,重庆离南京有1200公里,是嘉陵江和长江汇合的地方,以嘉陵江、长江水系可以串联起整个西南地区,甚至包括西北的一部分地区,在当时陆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系,物资运输、设备运输都比公路运输力强大多了。同时重庆生产的兵器也可以通过长江水系运到前线,其他城市没有这个条件。

再一点就是经济上的优势,重庆属于西部地区开埠比较早的地区,当时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城市,虽然和东部的城市不可比,但是有一些工业基础,有比较健全的金融体系,也有一些近代化的工业设施,比如自来水、电力厂。首都迁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能够承载一个首都需要的东西。

最后一个是政治上的原因。首都迁到一个城市,首先要看它稳不稳固,可不可靠,从1935年蒋介石定四川为抗日战争根据地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旅进行了两年多的工作,成功整理川军、整理了四川的财政。民国时期四川财政是相当困难的,重庆的钱到成都用不了,成都的钱到重庆用不了,不流通。第三点是开发了四川的交通,重庆行旅建立了川湘、川黔、川陕对外公路,也便于后期的修建、扩充等等。还转变了四川人的民俗风气,改变了川人懒散抽大烟的习性。这些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党中央可以控制的城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