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保护鄱阳湖的资料

越详细越好!要有对保护鄱阳湖的措施

这是一片神奇的水域,现在看来它十分宁静,但是船老大都知道,这里时时刻刻都暗藏着杀机。转眼之间,狂风会突然而至,假若不能及时靠岸,便在劫难逃。巨浪拍打着船身,水从四面八方灌入船里,即使再有经验,也无计可施。只要十几分钟,它就会葬身水底,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这片水域又会立即恢复平静。当地的渔民都叫它魔鬼三角区,也有人把它叫做中国百慕大。

在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下游南岸,有一片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水域,这就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每当渔讯到来,湖上的渔船都会因丰厚的收获忙个不停,而沿湖的市场,也是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然而,就在这平静安详的鄱阳湖中,却有一个阴森恐怖的死亡地带。因为它的东岸有座老爷庙,人们就叫它“老爷庙水域”。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船只在这里被湖水无情地吞噬,然而更为离奇的是,上千吨的货船居然会在这片只有18米深的水域里神秘地消失,任凭人们如何寻找,也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这也百慕大有些相似。

偌大的鄱阳湖为什么只有在老爷庙沉船?而那些消失了的船究竟去了哪里?难道这湖底真有人们传说中的水怪吗?或者确实存在着时空隧道?种种怪异的说法为这片水域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在外人眼里它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然而那些与它朝夕相处的当地渔民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一般的叫这个地方鬼门关,比较险恶这个地方。一天就沉了好几条,都是四五百吨以上的大船。这个地方,怎么说呢,就有点邪门。

2001年11月9日,安徽省怀远县01571号运沙船装满了沙子,正准备离开老爷庙水域,灾难却突然降临了。

采访: 渔吴弟

那个风暴也来得古怪,一般的都可以观天气,有大风暴应该要靠船,那个风暴好突然。

眨眼间,狂风大作,浊浪翻滚,那些离岸边不远的渔船纷纷靠了岸,而这时,这艘运沙船却正在湖的中央。家就住在岸边的吴春松在院子里隐约看到了这艘还在湖里的货船,连忙跑到了湖边,眼看着运沙船在不远处的湖水里打转,吴春松却因为风浪太大而无计可施。此时,这艘运沙船离岸边仅有1.5公里。

采访:渔吴哥

十多分钟的时候沉下去了

采访:渔吴哥

我们看到已经沉下去,不得了,沉船了。

风暴就像突然袭来一样,在十几分钟后又迅速地消失了,湖面上风平浪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这时的吴春松和其他村民一起马上开始了水上的营救。立刻,几条渔船同时划向湖的中央,由于这一带水域经常出事,当地的渔民对自发地救人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动作也相当迅速,即使这样,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采访:渔吴哥

他们船上5个人,死了3个,救了2个,他是姐妹三个人,一个爱人,一个儿子。救了爱人和儿子,三姐妹都死掉了。

对于活了的人来说,这里将是他们永远的伤心之地。

千百年来,在这块水域沉没的船只到底有多少,已经没人说得清楚。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九江海事局近几十年的水上重大事故记录。

1973年10月14日,星子船舶修造厂机动货船在老爷庙水域沉没,死亡13人。

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25吨,编号“饶机41838”号船舶,凌晨6点30分在老爷庙以南约三公里处沉没。

同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两艘各为20吨的货船,也在老爷庙水域先后神奇般地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在此遭受厄运的还有另外12条船只。

仅从60年代以来,这片水域就有100多艘船在这里沉没,数十条生命被湖水无情地吞噬了。

多少年来,过往船只上的船员经过这里时无不提心吊胆。由于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通往长江的惟一水上通道,虽然危险,但这些靠水吃饭的人们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前来闯关。终于,老爷庙水域神秘沉船的现象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他们眼里,各种各样的传说当然是不可信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出沉船的真正原因,才能解开人们心中这个古老的谜团,才能帮助人们远离这些灾难。然而,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十多年以来,到老爷庙水域考察的科研小组来了一批又一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有为这一水域的沉船事件找到一个确切而又合理的解释。难道这个谜团真的找不到谜底吗? 1985年,一支由气象、水文、地质部门组成的专家小组又一次来到了这片神奇的水域。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的,他们深信大自然的力量与古老的沉船之谜一定存在着不同寻常的因果关系。 调查工作立即开始了。由于沉船时,当地渔民是第一目击者,所以,专家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当地的渔民了解情况。在与几十位渔民或者村民进行攀谈之后,专家们发现,对于翻船的原因,人们的判断几乎是一模一样。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之后,考察小组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风。当然 ,村民们凭感觉所说的话只能作为一种初步的判断进行参考,专家需要的则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的数据。风与气象部门关系密切,所以,气象小组立即决定,进行为期一年的气象观测,以便得到准确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三个观测点马上在老爷庙建了起来,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年的时间漫长而又忙碌。 风,是变化无常的,要想在这片无形的空气中找出风的规律,他们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就这样,300多个日日夜夜,科研人员每天都会出现在湖边和附近的山坡上,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捕捉着每一次风的轨迹。20多万个原始数据终于摆在了气象组工作人员的眼前,这些数据表明,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一年当中有163个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会有一天风力达到6级。

采访:熊局长

这是1985年10月份的,风向主要是偏北风,它的最大风速是27.3个秒米,11级大风。

随后,气象组的成员又把这些数据与离它不远处的,都昌气象局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老爷庙水域的年平均风速比都昌县城要大得多,这与村民们提供的情况基本相同。

采访:熊局长

像老爷庙的(年)平均风速达到了7.6秒米,它相当于4到5级左右,我们测站(都昌观测站)的年平均风速2.9到3.2,相当于2级左右,这就相差3级。

就在这一年的工作当中,小组成员不止一次地感觉到,当他们驾船行驶在整个鄱阳湖的中心,一般都是风平浪静,但是,船一开进老爷庙水域,风速马上开始加大,船也开始随着不停地摇晃。同样是处于鄱阳湖地区,而且又是同一时间,为什么只有老爷庙水域的风大得出奇呢?这是不是与鄱阳湖独特的形状有关呢?考察小组的成员不止一次地拿起地图进行分析。从地图上看,鄱阳湖就像一个倒挂的葫芦,在这个葫芦的北端是一条狭长的水域,而老爷庙正是处于这个狭长水域的最南端。大风的秘密是否就隐藏在这条狭长的水域之中呢?凭人们的生活经验可以得知,在空旷地带,如果有一二级风的话,我们也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在空旷的地带有两座山把风挡住,那么,这两山中间的狭窄通道就是风的必经之路,所有的气流都会在这里集中,这就使本来不算很大的风在经过这里时流速加快,这个窄小的通道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口。(此段做二维动画)而鄱阳湖这条狭长的水域形状不是很像一个风口吗?于是,工作人员将鄱阳湖进行了细致的测量,结果得到了一组比较特别的数据。

而在鄱阳湖的南半部分,最宽处达到了74公里,也就是说,老爷庙水域是整个鄱阳湖最窄的地方!与它遥遥相对的长江以北,则是一片空旷的平原。这条狭长的水域,无疑是一个风口的形状。但是,水与山不同,水并不能阻拦从这里经过的风,形成风口的原因只能是大山。对于这一点,地质学家认为,河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周围地区隆起而形成河道,二是中间地区下降也可以形成河道,无论是什么原因,河道或是湖泊的形成必然与它周围的地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维动画)为此,地质小组的成员决定把鄱阳湖地区的地形地貌调查清楚。如果用过去的方法靠两只脚走路去调查,不仅时间长,效率低,而且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观念。经过研究,专家决定协调有关部门做一次鄱阳湖地区的卫星遥感拍摄,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地质信息。卫星遥感图片以最快的速度被制作出来。马振兴认真地观察,能否找出与这条狭长地带相关的山脉,就是找出这一地区大风形成的关键所在。 从图片上反映,在这条狭长水域的东南端,有一个面积非常大的丘陵地带,这片丘陵紧挨着老爷庙水域,这一点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但是,在实际调查当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个地带的最高点只有89米,这样的高度虽然对风有一定的影响,但决不可能是大风形成的关键因素。小组成员必须在这条水域的周围寻找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山脉。这时,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离它只有几公里远的庐山。 老爷庙这个区域里头,因为五条河流的来水,在这个地方,基本上等于一个汇集点,在这个地方的话,因为不同方向的水流互相地混杂,在这个地方,水流的方向比较紊乱。

紊乱的水流互相碰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漩涡,这些漩涡对船体的冲击力与正常的水流是不同的,如果再遇到恶劣的天气,就会使船舶出事的概率比其它地方大得多。由此,水文专家得出了结论,风浪只是造成翻船事故的原因之一,紊乱的水流与大风共同作用才是沉船事故的根本原因。 事情往往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就在各位专家都认为找到沉船之谜答案的时候,当地的渔民却有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

采访:渔吴弟

一般的流水都有(漩涡),那不大,那个水漩涡,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现在看来,水文小组成员得出的结论与当地渔民们的亲身感受恰恰相反。是水文专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还是渔民们的经验出了问题?老爷庙水域沉船之谜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片湖水之中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专家的到来,是否能让谜团最终解开?

再一次与渔民的攀谈开始了,这次的主要目标是水中的漩涡。由于对这一带的水域十分熟悉,在没风的时候,渔民们对于那些水面上的漩涡当然不太在意。但是,当大风来临时,渔民们都早早地靠了岸,对于刮风时湖水中到底能有多大的漩涡,竟然没人能说清楚。但是,那些在湖中落水之后被救起来的人,都对渔民们讲了他们看到的情况。

采访:渔吴第

他们都讲,船到那里有漩涡,漩下去,沉下去,他们都讲,说湖面有漩涡。

能够把载重量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吸入水底,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呢?水文小组成员最棘手的问题是,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并不能在大风到来时对湖中心的水体进行监测,那么,大风时湖水中关于漩涡的数据就不能得到。而对于这一点,地质专家马振兴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根据渔民的说法,刮风时水中的漩涡是很大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会把上百吨的货轮吸入湖底,而那些因水流紊乱而引发的漩涡只能是数量多,而单个的漩涡不可能有那么大。难道湖底还会有另外的秘密吗?如果有,又该怎样才能了解这其中的秘密呢?马振兴与小组成员认真讨论之后,决定再次拍摄航空照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采取低空拍摄的方法,目标只是老爷庙水域这一个地点。这次拍摄是有风险的,如果不能有新的发现,那么大量的精力和科研经费都会付之东流。 然而庆幸的是,这次低空拍摄的彩色红外航空照片,使地质小组有了特别重大的发现。

采访:马振兴

我们发现了一个东西,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呢,通过这个照片,清楚地显示,在老爷庙这个地区,水下有一个巨大的沙坝。

这就是最新发现的水下沙坝。它的长约2.5公里,呈东西走向,占老爷庙水域总宽度的三分之二还要多。正是这个沙坝的存在,使老爷庙的水流状况完全改变了。当北风到达鄱阳湖的水面,大浪就会向南翻卷而来,这时,水下的沙坝就会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因而在它南端的湖水底部就会形成强大的漩涡,这些漩涡对船舶造成的冲压力大得惊人。

采访:马振兴

它的冲压力,达到浪高的3倍,每平方米多少吨,就是讲我们鄱阳湖在这一带的水,一般的浪可以达到多少,达到3米,达到2米高,那么它的冲压力,可以达到3倍,6吨每平方米,你这个船在这个时候,瞬时的冲压力,要达到(每平方米)6吨的冲压力。

这也就是说,一艘载重量20吨的船舶,船侧面积按20平方米计算,波浪对它的冲击力则达到了120吨,超出船重量的5倍。这么大的冲击力势必会使船舶失去控制,卷入强大的漩涡之中。这些暗藏着的水下漩涡当然要比那些由于水流紊乱而造成的小漩涡威力大得多。然而,老爷庙水下巨大的沙坝是从何而来的呢?鄱阳湖这么大的面积,它为什么就只来到了老爷庙呢?让我们再回头看看紧挨着老爷庙的这片丘陵地带,这些大大小小的山都是由沙子构成的,每当雷雨到来,大量的沙就会被雨水冲刷,而在它的旁边,就是鄱阳湖的老爷庙水域。

采访:马振兴

我们老爷庙山顶上,海拔89点多米,一个巨大的沙山,这种沙山,在流水的作用下,直接冲入鄱阳湖,正好方向也是东西向的,直接带入鄱阳湖。

至此,湖底的秘密终于被揭开,而各个领域专家的到来使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沉船的谜底变得越来越清晰。当北风南下时,庐山的存在使这里成了一个少有的大风区,而气流到达丘陵地带后开始折回,使风向变得异常紊乱,这对行船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五大河流的水注入鄱阳湖后于老爷庙水域交汇,水流强大而且紊乱,这使本来就在大风中行进的船舶雪上加霜,更加致命的是,湖底暗藏的沙坝在大风的作用下产生了强有力的水下漩涡。 不规则的大风,紊乱的水流,和巨大的水下沙坝,成了来往船只看不见的敌人,如果大风袭来,湖中的船就会身临险境,无计可施。

自然界的力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力量把大自然雕琢成我们所需要的模样,相反,这些奇特的自然现象会使人们对自然蜀更加好奇。但是不是不是翻船事故就会因此而无法避免了呢?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为此而不断努力着。

采访:县委

我们对天气预报实现了三天的预期预报,对渔民进行宣传,进行广播,还采取发信息的形式,每天早上7点,每天晚上7点,也就是19点,准时跟渔民发布信息。

几十年来,航道的管理工作一直在持续。加强对船舶的检验工作,可以保证船只的抗风浪能力。另外,几个新建成的避风港也会使过往船只遇险时更容易及时靠岸。再加上人们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老爷庙水域沉船事故已经下降了很多。

采访:温书记

近几年随着船员的科学掌握程度,和整个社会对安全意识的提高,水上安全事故应该说有大幅度的下降。从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看,上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就有明显的区别。

找到了问题所在,才会得以采取措施来保证行船的安全。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老爷庙居住的渔民眼里,沉船之谜还没有完全解开,这个谜在他们心里,仍然是个未了的结。

采访:渔吴弟

我从我父亲,从我爷爷讲过,在这个地方沉了三条大船,一条是装瓷器的,小碗,盘子,茶壶啊等,沉在我家门口上面一点点。现在来计算,有一千到两千吨。

在此沉没的另外两艘船也都是载重量上千吨的货船,虽然渔民们对沉船已见怪不怪,但令他们费解的是,这几艘船沉没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捞上来。

采访:渔民

都全部沉在这里,一个都没有捞起来。

有人捞过吗?

捞过,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什么都没有。

近二三十年沉没的船只在沉没后都会有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打捞,所以,并没有发现找不到沉船的事,而过去那些被风浪击翻的小船往往都是木头做的,风浪过后,这些木板就会漂在水面上,惟独这几艘沉没的大船是个例外。它们是否一直隐藏在湖底的某个角落,还是真的已不在这片湖水之中呢?

让人更加觉得奇怪的是,当上千吨的大船刚刚沉入水底的时候,那些船还都在,因为船沉入水底后会有鱼在船里做窝,所以,很多当地的渔民都到沉在水底的大船里摸鱼,有的甚至还捞到了船上的一些物品。

采访: 渔吴弟

我父亲也是在水面上长大的,非常会游泳,下水,他非常厉害,他一个人,我们这里有几户搞鱼的,开小船,我父亲从水底下,不知道是装瓷器的船,到船舱底下,摸了一下,摸到小碗,小壶,小盘子,茶杯,摸了好多起来。

若干年之后,一些外面来的潜水员出于各种目的,来到了这片水域,开始在水底打捞。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那些潜水员居然什么也没有找到。

采访:渔吴哥

那个潜水员下水呢,他穿的服装不同,我们小孩子看着好奇怪一样的,听大人讲,他是潜水员,下水去,摸沉船上的东西,结果在这里摸呢,也没看到摸什么东西来。

据当地的村民讲,后来又陆续来了几批潜水员,他们都没有发现任何沉船,老辈们亲眼见到的那几艘沉没的大船就样神秘地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这里沉船的传说越来越神奇,有人说被水下的沙子掩埋了,也有人说被水流冲跑了,甚至还有一种更为离奇的说法,那就是在这里沉没的大船随着时间隧道回到从前去了。这些说法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好奇。那么,那些沉船是不是被沙子掩埋了呢?村民们的说法被专家否定了。老爷庙是整个鄱阳湖水域的最深处,水深为18米左右,而一艘上千吨的沉船,高度也应该超过了十米,如果是流沙在十几年后把沉船埋掉了,那么整个河道的底部就会淤积了十几米的含沙层,河道的水位也就应该随之上涨十几米才对,可事实上,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水位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这一推断被否定了。那么,它们是不是至今还隐藏在湖底的某个角落呢? 韩礼贤多年来一直从事打井找水的工作,每次打井前,他都必须用测量仪器对地底元素进行探测。在多年的探测工作中,韩礼贤发现,老爷庙地区的陆地上存在着很多石灰岩,这一发现使他把石灰岩与老爷庙沉船的传说联系了起来。

采访:韩礼贤

经常碰到石灰岩,有时候看到石灰岩的发育,钙质也非常多。从湖底的岩层的倾斜的程度看,它逐渐地是向鄱阳湖延伸的,这样看,鄱阳湖里边有可能也存大量的石灰岩。

石灰岩的成分是碳酸钙,它的特性是极易溶于水,如果鄱阳湖底确实存在大片的石灰岩,那么它溶于水后就会被水流冲走。

采访:韩礼贤

因为它在水里面都被冲走了,所以据我的推想,它的下面有庞大的溶洞。

这个说法得到了多年搞地质研究工作的王亭山的认可。他认为,如果湖底存在着溶洞,这些沉船又正好沉没在洞口附近,多年以后,只要船舶被水流稍稍挪动,就有可能掉入溶洞之中。

采访:王亭山

你家那边洗水池,洗碗的时候,水倒下去很多,什么都会流到那(下水道)里面,船到那个地方,也会流到洞里面,地面上再也找不到船了。到洞下边呢,大的溶洞里面,当然这个溶洞跟别的溶洞又会联系起来,很可能(顺着)这个暗河又到别的地方,所以你在湖里面找不到的。

如果湖底确实存在大量的石灰岩,那么这一说法是成立的。但是,针对这一说法,江西省地调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钻探工作发现,湖底的大部分岩层并不是石灰岩。

采访:马振兴

我们做了一些钻探工作,通过钻探打下去的话,大部分钻孔打下去的时候,穿过湖底二三十米,就可以达到红色岩层,就是红色的沙页岩。

那么,按照马振兴的说法,如果水下全部是红色沙页岩,是不可能形成大面积的溶洞的。

采访:马振兴

为什么不会形成溶洞呢?因为我们的红色沙页岩,它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抗风化剥蚀的能力比较强,水对它的作用,不像碳酸钙那么容易产生溶解,化学变化,就不太容易形成溶洞。

由于钻探工作暂时还不可能大面积地进行,所以,湖底是不是存在大量的石灰岩现在也不得而知,究竟水下有没有溶洞,沉下去的船是不是还在湖底,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

采访:尹国盛

如果是红色沙页岩,水底下该不会存在一个溶洞的说法,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它就是一种石灰岩,(接)假如存在石灰岩的话,这个地区也有可能存在一个水下溶洞,但究竟这个基底是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和调查,目前还很难下出一个结论。

探究自然界无穷的奥妙是人类一直以来从没有间断过的愿望,也许有一天,这片水域的沉船之谜终究会解开,但现在,他们还需要继续工作。因为,我们今天的探索正是为了让明天的生命更有保障。
152
| 评论(9)

向TA求助
回答者: king0k | 四级
擅长领域: 化妆 宗教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这地方还真神奇呀!
科学工作者继续努力呀!
渔民继续注意安全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6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 122 种、浮游植物 50 种。鄱阳湖还有 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 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湖区著名的景点有落星墩、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
a.紫阳堤,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堤坝,为宋朝朱熹任南知军时修建,因朱熹号“紫阳”,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取名“紫阳堤”。
b.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两公里的湖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c.湖滨沙滩,由落星墩乘快艇向东南行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十里金滩”。这里坡平沙细,阳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阳光浴、沙浴、湖浴场所,湖滨沙滩将以自然、纯朴的丰姿,使广大的内地游客尽情享受沙滩而不必去沿海。沙滩旅游,将一扫您旅途劳顿,感叹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d.火焰山,位于旅游码头东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砾岩组成的石群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且呈赤色,所以当地百姓皆称此景为 “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尽享神秘、幽静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爷庙,又名“显应宫”。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战于鄱阳。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环,返顾之则鼋也。是夕,宿祠中,题诗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为“元将军庙”。老爷庙门前的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水流湍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更使老爷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旅游码头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鸟观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顶目,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滩出,面积广大的草洲与湖池成为各类越冬鸟类最为理想的栖息之地。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越冬候鸟达150多种,近11万只。其中白鹤1350只,当候鸟群飞来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因此,鄱阳湖候鸟区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
水上旅游线路及价格
紫阳堤·落星墩 紫阳堤·落星墩·湖滨沙滩·老爷庙 紫阳堤·落星墩·火焰山 25元/人 40元/人 35元/人
水上娱乐中心(即旅游码头)至各风景点距离
周瑜点将台 观音桥 爱莲池 白鹿书院 秀 峰 庐 山
0.5公里 6公里 0.5公里 10公里 6公里 50公里
落星墩 老爷庙 火焰山 鞋 山 湖滨沙滩 候鸟区
2公里 15公里 8公里 38公里 12公里 40公里
鄱阳湖正在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近些年来,由于长江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白鳍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它们的数量骤减。现在这些珍稀动物在长江流域已经很难见到,在鄱阳湖等少数几个地方偶而会出现。
在鄱阳湖,过去白鳍豚很常见,现在也难觅芳踪;而江豚的数量还保持相当的规模。据鄱阳湖管理局的周局长介绍,最近两年只发现一到两头次白鳍豚在江中活动,但发现了江豚300多头次。白鳍豚等野生动物数目减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鳍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较低,生长周期比较长,发展能力比较弱;二是进入70、80年代以后,由于捕捞强度加大,渔类资源有所减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长江航运的影响;四是环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对些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动物,当地政府在鄱阳湖地区设立了江豚等动物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每年都进行几个月的休渔,以便使这些动物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当地政府还致力于唤起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现在鄱阳湖地区渔民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正在增强。
鄱阳湖不仅仅为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提供了广阔而安全的生存空间,它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鹤类、鹳类、天鹅等大量珍稀候鸟来这里越冬。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世界白鹤最重要的冬季栖息地之一。每年到江西潘阳湖来越冬的白鹤大概有2900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
据介绍,为了给这些珍稀候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早在1988年中国政府就在鄱阳湖设立了候鸟保护区。通过多年来的宣传和管理,珍稀候鸟被捕杀、走私的现象明显地减少。与此同时,保护区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渔民也就告别了靠捕渔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样就使人与鸟争鱼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