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为什么要阳光

如题所述

对植物的影响
1.决定植物的分布
阳光作为光合作用的能源,对植物体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动物的生活与分布。在陆地上,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松杉、柳、槐、小麦、玉米等。在小麦灌浆时期,阴雨连绵的天气就会造成小麦的减产。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的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在海洋里,随着深度的增加,光线逐渐减弱,所分布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别。有人对某个海湾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浅水处生长了很多绿藻,稍深处则有很多褐藻,再深一些的水中则生长了很多红藻。阳光能够到达的极限为海面以下200米,因此,在200米以下的水域里,植物就难以生存了。
2.昼夜温差
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的籽粒往往比较饱满,果树和瓜类的果实往往比较甜。这是因为在白天阳光充足,气温较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在夜间气温较低,呼吸作用较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就较多,农作物的产量就会高,品质也会好。这时加深理解西藏的冬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蔬菜和水果长得又大又好,营养成分高,新疆瓜果特别甜等知识很有帮助。
3.光照强度
从光照的量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反之,光合速率就减少。另外,过强的光照对阴生植物有害。
4.生活与繁殖
如丹薯花昼合夜开、植物的向光生长、菊花在短日照下开花等。
对动物的影响
1.体色:如鱼的身体的背面颜色较深,腹面却是白色,这就跟阳光的影响有关系。
2.视觉:阳光能影响动物的视觉。有些动物在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如鸡等,有些动物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如猫头鹰等。
3.繁殖: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有影响。鳟鱼常在十二日产卵,这是因为它的生殖器官在短日照的刺激下才能成熟。
4.生长:阳光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无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产生的个体大多都有翅。
5.习性:在生活习性上,有些动物具有趋光性,如蛾等。蛾类昆虫对紫外线很敏感,因此,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2.光照过强会诱发皮肤癌变与白内障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8
阳光是地球上的能量之源,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只有极少数的生态系统是不依靠太阳能的,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成为我们人类衣、食、住、行的材料。
第2个回答  2012-03-10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然后把光能固定成化学能,我们动物通过捕食获得植物固定下来的能力和物质,如果没有阳光,世界就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