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举人,秀才是怎么区分的?

如题所述

进士>贡士>举人>秀才;
秀才:取得秀才的入学考试我们称之为童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成为了秀才并不等于就获得了乡试的资格,根据明朝史书记载,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举人:乡试中举的人,称之为举人。乡试是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时代,正常情况下,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
贡士:会试录取的人我们称之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在明清两代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时间在乡试次年,即丑、辰、未、戌年春季,故又称春闱。因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又称礼闱,考三场,每场三日,考试通过者成为贡士。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由高及低排名依次是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