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表现的孩子就是胆小?哪三步有效培养孩子的表现欲?

如题所述

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名9岁的中国女孩,用全英文做了演讲。


这名优秀的女孩名叫黎子琳,近两分钟的演讲,小子琳表达清晰流利,语气淡定从容,举止自然大方。

她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责任”为主题,熊猫保护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青少年在中国青少年在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做为家长,惊叹小子琳面对“大场面”时,展现出的气场之余,不由怅然:如果我家孩子也能如此大方的表现,该多好。

前段时间,去参加幼儿园的公开课。课上,很多小朋友踊跃举手,与老师互动,而我家孩子叫他举手都不愿意。



回想自己学生时代,也是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即便被老师叫起,也不情愿表现,麻木地任由每个锻炼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流失;公开场合的表现,总会紧张、怯场,糟糕的表现,一次又一次消磨自信。

儿子平时小嘴伶俐、活泼好动,面对陌生人也从容大方,我未曾想过他公众表现力会不足,直到我亲眼所见并有所对比。

小子琳的表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能否hold住场面。我不禁心生疑虑,他为什么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现?

不愿意表现的孩子,不一定是胆小

很多人会认为孩子不愿意表达,是因为胆小,实际上认为孩子胆小,一直是父母的误会。其实,孩子是缺少表现的欲望

表现欲,是人将自我价值在他人面前显示出来,以求得肯定与传扬的一种欲望,是人的发展天性。社会的人为了生存,要以自己的本领做出种种表现,而表现本身就是人的发展过程。好的表现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的心理就越单纯。他们不懂得表现带来的负效应,没有成人意识和面子观念。所以,小孩子不会害怕表现不好被笑话,也不会顾及丢面子,对于表现的失败并不感到心理压力。

孩子的“表现欲”实际上是天生的,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

很多孩子从会讲话开始,就喜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在日常生活中,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会积极要求表现自我,但有的孩子会下意识躲避老师鼓励的目光,他们即便在老师的鼓励下站在了全班小朋友们面前,却还是不开口,或者直接以“我不会”来作为回答。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孩子本身因为事先准备不够而信心不足;二是曾经在“表现” 时受到过压制。

孩子的表现欲望,是如何被压制的

01下定义,让孩子更加沉默

一天下班,遇见邻居领着孙子在外面。不论邻居怎么鼓励,孩子都不肯叫一声“叔叔”,邻居嗔怪道:“你这孩子真内向!”

“内向”在很多人在潜意识中,被定义为缺点,甚至用以定义孩子的害羞。

而内向者领导力的思想领袖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的沟通圣经》中提到:“内向不同于害羞,内向是一种偏好,不应该被看成是个问题。”

然而,比用“内向”指责孩子更可怕的是,给孩子贴上“内向”或“害羞”的标签。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个词描述和分类时,他的自我认同和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往往是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被定义为“内向”或“害羞”的孩子,会将这样的定义,作为开脱公开表达的理由。

久而久之,“内向”就成为孩子的“舒适区”;“害羞”就成为了孩子的习惯。

02强迫,让孩子更怯场

在我们父母的潜意识里,都希望孩子能够大胆表现自己。在孩子胆怯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强迫孩子,直面恐惧。

然而,小孩子本身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接受能力会比较弱,在他面对“恐惧”时,更会从身体、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抗拒,这时如果强迫他直接面对,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让他的恐惧继续加深。

当我们强迫孩子与陌生人亲近时,我们越用力,孩子反抗越激烈;

当我们强迫孩子表达时,我们越急迫,孩子越沉默;

当我们强迫孩子公众表现时,我们越强硬,孩子越抗拒。

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靠山,如果强迫他直面恐惧,有时候还会导致他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

前有对陌生的恐惧,后有强硬逼迫,这时孩子只会选择更加用力、坚定地向相反的方向逃避。

当恐惧与强迫发生碰撞,恐惧就会被放大,绝望的尽头是发自内心的抗拒。

03阻止,是对表现欲最大的伤害

一次在游乐场,我和孩子妈妈正讨论问题,这时游乐场内召集小朋友表演节目,拿礼品。

儿子也想去,因为下意识担心孩子安全,我让他等一会。


儿子抓着我的衣角,跳着脚,说:“爸爸,带我去嘛。”

“我正在跟你妈妈商量事情!”我不耐烦地拒绝了他。

当我反应过来,让他去参加活动时,他生气地拒绝了。

欲望无法表达,孩子的情绪就会向内,一旦自我压抑,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

其实压抑孩子的表现欲,大多是在不经意之间。

孩子有着喜欢“插嘴”的天性,当我们在专注于一件事时,孩子的“插嘴”难免让我们烦恼。

一句“闭嘴”,或许会获得清静,带给孩子的是巨大的压抑。

如果表现的欲望被长期阻拦或延误,势必发展为孩子的自我压抑。

如何培养孩子的表现欲?

01给孩子创造更多表现的机会

侄女五岁学习拉丁舞,表嫂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也懂得表演机会的重要性。

从小到大,家里亲戚朋友各种聚餐开始前,她妈妈都会鼓励孩子表演一段,而且每次都为孩子精心打扮盛装出场,丝毫不会潦草敷衍。

几年下来,孩子不仅舞蹈越跳越好,面对大众一点不怯场,她的舞蹈表演受众也从一开始的周边朋友,发展到后来被商家邀请付费表演,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付怯场最有用的武器就是做好充分准备,为孩子提供更多面对公众的机会,把陌生变为习惯;引导孩子多加练习,把生疏变为熟练。

还记得曾经老师的话:自己私下能够做好,面对众人时,也多了几分把握。

给孩子尽可能创造表现的机会,便是帮孩子消除因陌生产生的焦虑和恐惧。


02给足孩子信任并及时鼓励

一次社区文艺活动,我鼓励儿子上台背一首唐诗。

他爽快地答应了,然而走到台下,看到那么多人时,却不知所措起来。

我跟儿子说:“我就在台下,看着我就行,你背唐诗很完美,我相信你。”信任是最大的鼓励。

“那好吧。”说着,儿子就走上台去。他一直看着我,背得很流利,完成后我使劲鼓掌,他严肃的表情绽放出笑容。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孩子的表现,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使孩子感到满足。

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重复并强化自己的表现,这种表现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也会促进,孩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

03陪伴式引导,让孩子有真实的对象可表现

儿子6岁时,要参加英语希望之星的演讲比赛,让我窝火的是他不愿意自主练习。

有一次他叫我来讲,他来做观众,我便认真地做了一遍演讲。我讲完后,他学着我的样子,声情并茂地做了一次演讲。

每天与他进行演讲者和观众的角色互换,他视之为乐趣,在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表现。

父母的引导,对孩子的表现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真实的代入,是实践的要义,是成长的机会。

为孩子提供真实的对象,引导孩子表现自己,定能培养出一个大方自信的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31
不愿意表现的孩子,他的内心比较腼腆。不喜欢与人沟通,所以胆子会稍微小一点。培养孩子表现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让他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多与人交流,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让孩子学习唱歌,舞蹈等等。
第2个回答  2021-02-01
我觉得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更多表现的机会,给足孩子信任并及时鼓励孩子,陪伴式引导,让孩子有真实的对象可表。
第3个回答  2021-02-01
这其实不是孩子胆小的表现,只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误解。要时刻鼓励孩子不要压制他们的表现欲。孩子表现的时候要让他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他会更有信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