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得越来越自我,在这背后家长该思考什么?

如题所述

昨天在小区遇到一对母子,妈妈嘟嘟囔囔的训斥孩子,“你这孩子能不能有点责任心啊,你都这么大了,不小心把别人小朋友的玩具摔坏了,勇敢承认又没什么,为什么不肯说呢?“孩子四处张望,一声不吭,很明显是不服气。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告诫孩子要有责任心,对玩具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实际中,孩子却缺少一种责任心,只是以个人为中心而已。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毫无责任心的现象,主要原因有这样2个:

    家长过度宠爱

现在家庭基本都是4+2+1模式,四个老人加上父母照看一到两个孩子,对孩子百般呵护,有吃有喝什么都不缺,生怕委屈孩子一丝一毫。 孩子在家庭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任何事情,比如想喝水,孩子只需喊一声,“我渴了”,爷爷奶奶自然就将水杯端在孩子嘴边,还一个劲的说“多喝点,多喝点”。

孩子接受了太多的这种宠爱,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并且将这种习惯带到了各个地方,自以为在哪里都是如此受到“五星待遇”。

    孩子没有机会

根据《人民日报》提到的,孩子在特定的时间拥有特定的一些可以完成的事项,很多事情孩子本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但父母感觉孩子墨迹、拖延等就自己动手完成。

孩子受自身年龄和特点的限制,做事自然与大人不同,事项无非是熟能生巧,以及多次练习找出诀窍,连机会都没有,如何能够有责任心?



父母需要反思日常对孩子的教育教导,需要让孩子知道到底什么是责任心,可以这样做:

1.对孩子正确引导

孩子不是无知,他们只是习惯了四周的人“保姆式”的帮助,只需要动动嘴张张口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需要耗费自己任何的手动脚动。

父母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多多引导,从父母自身控制住这种保姆式的帮助,让孩子真正的可以自己动手,为自己的事项进行负责,而不只是看看说说而已。

很多孩子都有喜欢问问题等别人解答的情况,父母不妨从这点引导孩子思考,先自己想办法再去麻烦别人,最终达到的就是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哪怕仅仅是一个问题而已。



2.父母从细节教育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小问题,但家长一开始并不认为这都是问题,反而当作一种嘉奖,作做一种孩子小聪明的表现,孩子在家长的这种鼓励之下,变成一种习惯,甚至当作一种自豪。

父母首先要站在一个大局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有些行为确实只是一种阶段性的习惯,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消失,有些行为就是会形成长久的,看似细小细微却决定着未来。

孩子自己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的对错产生怀疑,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发现、纠正,帮助孩子走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直到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越小开始越好

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来自于幼时的良好培养。

某一个名人曾说,最好的教育是幼儿园的教育,在幼儿园里面学到了很多以后用到的技能,比如爱心、善意、理解等等,长大以后没有人再教给你这些,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那个时候已经刻印在你的脑中,支持着你的所有行为。

父母如果不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培养,孩子自己也不会意识到责任心到底有什么用,甚至连责任心是什么都有可能不知道。

小的时候,孩子无知,父母用正确的概念去引导孩子慢慢的对这种责任进行认知,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鞋帽自己放整齐等等,因为小时候养成习惯,自然长大了也会拥有这种不自觉地责任心。

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父母一定要学会忍心,孩子会用各种方式反抗这种培养,这种让自己动手的行为。一旦养成,父母不仅仅是省心,还有孩子自然的心境变化。

孩子看似无知实则充满智慧,他们只是在习惯中得到了所有,如果将这些外界的习惯慢慢转化成内在的驱动,孩子自然可以“一日千里”。



父母想要将孩子培养的具有责任心,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时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从对自己的事情开始负责,慢慢的扩大到对别人负责,这是一种不同的提升。

责任心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父母需要提前为孩子的美好成长铺好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我个人认为家长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长期不接触孩子导致的,因为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自我的话,基本就是因为没有人关心导致的。
第2个回答  2021-03-03
作为家长要去想一下,是不是和孩子平时交流少了或者交流的方式方法不对,作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要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
第3个回答  2021-03-03
家长该反思是否是自己教育方式不对,或者自己在与孩子平时交谈过程当中灌输给了孩子自私自利的概念。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