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尚宫局叫什么?

如题所述

尚宫最早出现于隋朝,《隋书》载开皇二年,隋文帝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尚宫就是六尚之一。
唐朝时,后宫仿照六部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尚宫是尚宫局的首席女官,掌导引中宫,定员二人,为正五品。尚宫一职为历朝所承袭,直至清朝废除女官制度,尚宫这个官职才被废除。
一、清朝名义上的女官制度: 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 这段出自清史稿。注意:“议定而未行”,清朝的女官制度一直都没执行。
二、清朝实质上的女官制度: 清朝没有实质上的女官制度,一直到明朝还有的六局一司,在清朝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前代归女官掌管的东西,在清朝都属于太监和内务府官员管理。 清朝的宫女,其地位虽然有着实质上的差别,但那时由于她们的资历和伺候的主子地位决定的,其本身并没有品级上的区别。 而清宫中除了皇帝的妃嫔外,地位比较高的女人有两种:一是伺候过太后等皇室长辈的嬷嬷,如苏麻喇姑那样的;二是皇子的保母乳母,如抚养过幼年康熙的孙氏那样的,尤其是抚养的皇子如果即位为帝,她们一般都会被赐予夫人封号,享有极高待遇。 像安茜这样的宫女,也就是普通宫女口中的“姑姑”,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官,她的地位之所以高,只是一则资历比较老,在宫里久了自然熟悉各种掌故,有很多人脉;二则是她们比较受皇宫里主子的信任,所以被指派教导新入宫的小宫女规矩等。所以她们才会有一定权势和地位。 在清朝,只要是内宫,肯定是太监在管,而宫外一切与皇家有关的事务则是内务府再管,都没宫女什么事。 再者,储秀宫在清朝中前期,还不是秀女集散地,早期选秀并不像晚清那么固定在储秀宫、丽景轩这些地方,任何皇帝和太后觉得合适的地方都可以选阅秀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5
清朝废除了女官制度,所以没有尚宫局
清朝没有实质上的女官制度,一直到明朝还有的六局一司,在清朝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前代归女官掌管的东西,在清朝都属于太监和内务府官员管理。
清朝的宫女,其地位虽然有着实质上的差别,但那时由于她们的资历和伺候的主子地位决定的,其本身并没有品级上的区别。
而清宫中除了皇帝的妃嫔外,地位比较高的女人有两种:一是伺候过太后等皇室长辈的嬷嬷,如苏麻喇姑那样的;二是皇子的保母乳母,如抚养过幼年康熙的孙氏那样的,尤其是抚养的皇子如果即位为帝,她们一般都会被赐予夫人封号,享有极高待遇。

在清朝,只要是内宫,肯定是太监在管,而宫外一切与皇家有关的事务则是内务府再管,都没宫女什么事。
再者,储秀宫在清朝中前期,还不是秀女集散地,早期选秀并不像晚清那么固定在储秀宫、丽景轩这些地方,任何皇帝和太后觉得合适的地方都可以选阅秀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11
尚宫局:设尚宫二人,正四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下辖四司,分别是:   司记司   司记二人,正五品,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 尚宫局
典记二人,正六品;是司记的副手;   掌记二人,正七品;也是司记的副手;   女史六人,女史掌执文书。   司言司   司言二人,正五品,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典言二人,正六品,司言的副手;   掌言二人,正七品;司言的副手;   女史四人,掌执本司文书。   司薄司   司簿二人,正五品,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   典簿二人,正六品,司薄的副手;   掌薄二人,正七品,司薄的副手;   女史六人,掌执本司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