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求江苏省吴江市历史沿革资料

有事急用,拜求大家帮帮忙

吴江:古称松江,别称鲈乡。位于中国江苏省的最南端,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三大著名城市,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中心区域。吴江市北距苏州16公里,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58公里,至上海港口70公里,南距杭州113公里。吴江境内气候宜人,交通方便,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现有耕地70万亩,水面40万亩,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吴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织,吴江桃源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江建县,至今已有1090年。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吴江撤县设市,揭开了吴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气候:吴江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最高38.4摄氏度,最低-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870.8mm;平均气压1015.7hpa;年平均风速3.2M/S;
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无霜期200-240天;年日照45%。
水文:近50年平均水位(吴淞标高)2.76米,地表平均水位值3米-3.6米。
土质:地区质属湖泊相沉积平原,土质以粘土为主;地耐力6-10T/平方米。
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纬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东经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总面积为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总人口77万。
吴江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适合农作物和水生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全市耕地面积 7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麦子、油菜和蚕桑、苗木等,水生作物有席草、莲藕、芡实、茭白等。境内河道纵横,湖荡密布,水面积2.6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2.7%,水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太湖大闸蟹、太湖银鱼、太湖白虾。太湖白鱼、南美对虾、罗氏沼虾、青虾、塘鳢鱼、加州鲈鱼、鳜鱼、甲鱼等。吴江畜禽养殖颇具规模,近几年还逐步引进了鸵鸟、獭兔、肉鸽、梅花鹿等名特优新品。

吴江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5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气息的同里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园的精巧构思、独特布局和绝伦神韵而名闻遐迩。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两堂三桥”(嘉荫堂、崇本堂和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融成一体,相得益彰。明清商业街、罗星洲、南国茶楼、珍珠塔和陈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里景致的新亮点。同时吴江荟萃了盛泽先蚕祠、震泽慈云寺塔、黎里柳亚子故居、松陵垂虹桥遗址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吴江的古运河风光带、环太湖旅游圈和肖甸湖省级森林公园以其自然的优美景色和妩媚风光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回归自然的胜地。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2002年共投入12亿元,相继完成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松陵城区先后建成了3大景观广场,新辟了5大公共绿地,新增了一批园林绿化达标单位和住宅小区,并对22条主要道路、河道绿化带和松陵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至年底,松陵城区绿地总面积达到341.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2.46%,顺利通过了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同时,还先后完成了市区部分路段的改造工程,完成了震桃公路、环太湖公路和 227省道至我菀坪段改建、苏嘉杭高速公路吴江互通接线、松陵至大观园莘塔段公路建设等工程,完成了220千伏盛泽目澜输变电建设工程,完成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一期工程;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吴江段已基本完成路基、桥梁等前期工程,5万吨级盛泽污水处理工程已进入运行,“西气东输”一期工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招入首届新生,总投资达9.22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各镇在积极配合支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相继完成了一批镇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吴江简介
吴江:古称松江,别称鲈乡。位于中国江苏省的最南端,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三大著名城市,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中心区域。吴江市北距苏州16公里,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58公里,至上海港口70公里,南距杭州113公里。吴江境内气候宜人,交通方便,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现有耕地70万亩,水面40万亩,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吴江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织,吴江桃源的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江建县,至今已有1090年。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吴江撤县设市,揭开了吴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气候:吴江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最高38.4摄氏度,最低-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870.8mm;平均气压1015.7hpa;年平均风速3.2M/S;

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无霜期200-240天;年日照45%。

水文:近50年平均水位(吴淞标高)2.76米,地表平均水位值3米-3.6米。

土质:地区质属湖泊相沉积平原,土质以粘土为主;地耐力6-10T/平方米。

湘湘精心整理,
江历史悠久。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偏东地为吴江县。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分设8个区、10个区、9个区、5个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共设23个乡,7个县属镇。1958年全县农村成立20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设3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黎里镇与黎里乡合并,实行镇管村,全县共设7个镇,22个乡,1985年又有5个乡镇合并。自1987年起全县各乡陆续撤乡建镇。1992年撤县建市,设有18个镇,5个乡。至2004年全市全面完成撤乡建镇,共设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墟、桃源、横扇、七都10个镇。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72186人,比上年增加2763人, 其中,男性人口384422人,女性人口38776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全市非农业居民231614人,全年出生4639人,出生率为6.0‰;死亡5937人,死亡率为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
吴江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的99.82%,并有回、壮、满、苗、白、土、瑶、彝、畲等26个少数民族,约1558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0 .18%。
吴江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5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气息的同里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园的精巧构思、独特布局和绝伦神韵而名闻遐迩。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两堂三桥”(嘉荫堂、崇本堂和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融成一体,相得益彰。明清商业街、罗星洲、南国茶楼、珍珠塔和陈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里景致的新亮点。同时吴江荟萃了盛泽先蚕祠、震泽慈云寺塔、黎里柳亚子故居、松陵垂虹桥遗址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吴江的古运河风光带、环太湖旅游圈和肖甸湖省级森林公园以其自然的优美景色和妩媚风光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回归自然的胜地。
古往今来,吴江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间,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据资料反映,属吴江籍或长期生活在吴江的历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范蠡,西汉词赋家严忌、严助父子,西晋文学家张翰,南朝梁陈间文学训诂学家、画家顾野王,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宋代进士谢景初、谢涛,明代诗文家史鉴、沈颢、园林建筑师计成,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文学家吴兆骞、词曲家徐曦、医学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诞育了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革命烈士张应春,国学大师金松岑,文学家范烟桥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吴江民间文学源远流长,蕴藏丰厚,尤以芦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挚朴实、曲调优美清新、乡土气息浓厚,在吴中独树一帜。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各呈千秋。吴江人主食以大米为主,杂粮仅用作调节口味,其中盘龙糕、闵饼、麦芽塌饼、熏豆、震泽黑豆腐干等都是吴江颇具特色的名吃名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9
  吴江,太湖之滨、古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个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紧邻、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新型工业城市。她拥有1176平方公里区域和78万人民,下辖18个镇,是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光缆之都"和"电子资讯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卫生城市

  欣欣向荣的开放型经济使其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化工业的制造加工基地,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大展鸿图、收益颇丰的投资热土,再创辉煌的福地。

  改革开放以来,吴江面貌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自1993年以来,年均递增32.1%。2002年财政收入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46.43%,自93年以来,年均递增26.4%。吴江市连续十多年位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前列。

  吴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出口供货额连续十多年在江苏名县(市)位居前列,全市乡镇工业的出口创汇名列全国乡镇工业出口创汇百强县(市)的前列。吴江是中国真丝绸出口的重要基地,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吴江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历年累计吸收外资40多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累计有168个。

  吴江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这始终是吴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的水平;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市拥有丝绸、电缆、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真丝绸口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电缆生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电子资讯产业在华东地区已享有较高知名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10
吴江历史悠久。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偏东地为吴江县。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分设8个区、10个区、9个区、5个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共设23个乡,7个县属镇。1958年全县农村成立20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设3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黎里镇与黎里乡合并,实行镇管村,全县共设7个镇,22个乡,1985年又有5个乡镇合并。自1987年起全县各乡陆续撤乡建镇。1992年撤县建市,设有18个镇,5个乡。至1993年全市全面完成撤乡建镇,共设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墟、梅堰、铜罗、青云、桃源、南麻、坛丘、八都、横扇、七都、庙港、菀坪、八坼、北厍、金家坝、屯村、莘塔23个镇。后经过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坛丘、屯村、八坼、莘塔、青云五镇分别与盛泽、同里、松陵、芦墟、桃源五镇合并,成立盛泽、同里、松陵、芦墟、桃源五个新镇。至2002年末,全市设10个镇,辖397个行政村。

乡镇是吴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的建设对吴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其中松陵是吴江市政府所在地,是吴江的政治、文化中心;盛泽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所在地,是我国四大绸都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镇”;另外还有新兴的电缆之都—七都,绢纺之乡、水产重镇—震泽等。而古镇同里为国家AAAA景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退思园、“两堂三桥”和明清街等一批人文景观,使同里成为“古代建筑博物馆”,赢得了“东方威尼斯”的美称,并形成了吴江以古镇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

参考资料:http://www.wjtj.zgwj.gov.cn/ReadNews.asp?NewsID=490

第3个回答  2007-11-11
给你几个文章吧

《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
《毕业论文的语言》
《毕业论文的种类和规格》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拟定结构提纲》
《关于毕业论文书写格式》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
《形成论点和论据》
《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选题的原则》
《选题的具体方法》
《选题的重要性》
《掌握理论的方法》

地址:
http://bbs.ylstudy.com/viewthread.php?tid=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