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的借和贷什么是意思,不用长篇大论的,给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好了。谢谢了

如题所述

例1: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一批,花费2000元。首先要清楚这个题目涉及到那几大类会计科目,这道题目涉及到的都是资产类科目,即:银行存款与原材料。到底怎样记录呢?是将银行存款还是将原材料记在借方呢?显然,银行存款减少了,原材料增加了,按照资产类科目的意义,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于是,会计分录刚好是:借:原材料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也许会问,我怎么知道就是涉及原材料以及银行存款呢?这一点不用担心,会计分录接触多了,慢慢会清楚的,这就好像化学中的元素符号一样,化学中108个元素,说到铁,我会自动想到它的元素符号是Fe,其道理是一样的。例2:提取现金5000元,准备发工资。首先弄清楚涉及到那几大类科目。显然,现金属于资产类,而应付工资属于负债类。现金减少了,应付工资(即要付给工人的工资)也减少了。按照资产类以及负债类科目借贷方的含义,可记录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付工资 5000 贷:现金 5000也许会感觉到,是不是凑巧的啊,会不会有的题目中出现,会计分录按照题目的意思所要写的科目写不出来呢?不会的,出现这种情况,表明自己想到的会计科目错了,假设我在这道题中不会想到应付工资,而是什么其他的资产类科目,此时无论怎样写会计分录,都写不出来(当然这道题很简单,肯定会想到应付工资的)。严格说来,这道题正确的会计分录应该是:a.借: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b.借:应付工资 5000 贷:现金 5000因为,按照流程来说,首先是将银行里面的钱取出来,此时存款减少,手头现金增加,这就是a分录的含义,再是将现金分给工人,现金减少,应付工资减少,这就是b分录的含义。当然,从本质上来看,a与b会计分录加起来与上面的分录还是一样的。写出a与b两个分录表明思维更严谨细腻。例3:固定资产本期记提折旧3000元。可以表示问题以下分录:借:累计折旧 3000 贷:固定资产 30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借”、“贷”两字来记录货币资金的借贷,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增减变化。 或增减变动情况。这样,“借”、“贷”两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只作为纯粹的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
在账户的借、贷两方中,究竟用哪一方来记录金额的增加,用哪一方来记录金额的减少,是由每个账户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性质决定的 .

1.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各项资产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记录增加额的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 = 借方期初余额 + 借方本期发生额 – 贷方本期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完全一致,这两类账户借方记录相关会计要素项目的减少额,贷方记录其增加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所有者拥有企业净资产的实际数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贷方期末余额 = 贷方期初余额 + 贷方本期发生额 - 借方本期发生额
3. 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大体一致。
4.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⑴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账户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大体一致.

实际上“借”和“贷”两个字没有实际的意义,与我们日常理解的借、贷意思是不同的。它是由意大利人卢卡·巴其阿勒最早阐述出来的,即现代会计使用的“复式记账法”,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就是说,复式记账法是可以同时反映资产的流进或流出的,也就是双向反映。
第2个回答  2013-11-23
举个例子:现实生活中你有1块钱,对你来说,应计入现金借方1元,如果你用着1块钱买更冰棍,则贷现金1元。现在你手里没钱了,现金一借一贷余额是0,就真实的反映了你的资产状况。这是个资产类科目的例子,负债类的则相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