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关于历史上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家世和出身的详解~

如题所述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籍淘金户。祖父初一因当地不产金,赔纳不起而徙句容,后徙泗州,至父亲时方徙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德裕,再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目录
1起义
2建国
3生殉妇女
4评价
5婚姻
6家族列表
6.1子女
7传说
8相关条目

[编辑]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於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得大富商沈万三资助,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

[编辑]建国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安定。

洪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洪武二年正月初十(1369年2月16日),朱元璋命於鸡鸣山立功臣庙。当时他告谕中书省臣说:「元末政乱,祸及生灵。我倡义临濠,以全乡曲。继率英贤渡大江,遂西取武昌,东定姑苏,北下中原,南平闽广,越十有六载,始克混一。每念诸将相从,捐驱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我怀。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庙,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人孰无死,死而不朽,乃为可贵如诸将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无穷之荣;身虽殁而名永不磨灭」。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长子为皇太子,其余皆分封为王,又分封一个从孙为王,使之出镇全国险要。一部分镇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扰,称边王。他们东起辽东,西迄甘肃,各守据点,保卫著边疆,如燕王朱棣镇北平(今北京)、宁王朱权镇大宁(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谷王朱穗镇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称为「守边」九王。余下则星罗棋布,分驻内地。如周王镇开封、楚王镇武昌、潭王镇长沙、蜀王镇成都、鲁王镇兖州等。诸王中,以北方边王的势力最大。如宁王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和晋王权力尤高,如中央派来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均受其节制,甚至朱元璋允许此二王扩展其军事势力,军中事大者方才奏闻,但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靖难之变。

明朝稳定之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来约束众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处死了大批不法贪官,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由於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稳定成长。他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明南京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供给皇宫。

朱元璋曾多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在东北逼降纳哈出、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於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编辑]生殉妇女
残酷的殉葬制度,在西汉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但是在朱元璋手中又恢复,并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伺寝宫人;成祖殉30余人,并且曾因权贤妃之死疑案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仁宗」殉葬7名妃嫔;宣宗殉十人。「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编辑]评价
此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民间流传朱元璋丑恶的脸谱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著眼,事实上历史都有如此记载。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杀戮功臣者著眼,洪武六年,朱元璋鉴於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杀宋国公冯胜,是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大臣们只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

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的功臣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汤和、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

除大诛功臣外,朱元璋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

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他大多数制度是从蒙古学的,廷杖与责打臣下是从蒙古学的,法制是从蒙古学的,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他与蒙古人一样,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不许随便转换工作,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十户制学的,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因此明朝君主是绝对专制的。

[编辑]婚姻
朱元璋的皇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脚马皇后。她是当时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义女。有学者分析晚年朱元璋暴躁的性格和马皇后的死有很大关系。

[编辑]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卒於1382年,寿51岁,諡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郭惠妃,郭子兴亲女
江贵妃
昭敬充妃胡氏
硕妃,高丽进贡的女子
郑安妃
庄靖安荣惠妃崔氏
达定妃
胡顺妃
任顺妃,高丽人
李婕妤,高丽人
崔美人,高丽人
韩氏,高丽人

[编辑]子女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史载孝慈高皇后出,但有说法是高皇后养,李淑妃所生。),逝於1392年,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达定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 (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厉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媳妇

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
成祖朱棣娶徐达女
潭王朱梓娶于显女;
鲁王朱檀娶汤和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
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
郢王朱栋娶郭英女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编辑]传说
由於出身民间,有关朱元璋之传说众多,如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原名虫扒,后至皇觉寺才改重八,不久改为朱兴宗。其中以其天生有天子相、天子金口等为多。著名的例子,便是在皇觉寺当小和尚时,老师傅要求朱元璋清理庙堂大殿,朱元璋趁著师傅不在寺内,开金口对著众尊佛像,要诸佛自行清洗乾净,并且也要打理大殿内一切。话刚说完,诸佛便慌慌张张行动起来。

另外,传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故立国后以「明」为国号(小说倚天屠龙记亦曾以此为题材)。 值得推荐的传记有吴晗1949年出版白话文朱元璋传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6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汉族,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的成功秘诀与治国理想:

成功秘诀---1、网罗天下名士。如:刘基、章谥、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等。
2、恪守“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朱升提出的。
3、打造“铁军”。
4、打好关键战役。如灭了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治国理想---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
生平

出身布衣

明太祖原名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投附郭子兴后由郭子兴取的。朱重八的父亲,也不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叫陈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冉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举当时绍兴乡间为例:“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据俞樾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等等,皆为佐证。
和大多数封建皇帝一样,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为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神仙给了她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于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亲从梦中惊醒,但是仍余香满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时值夜晚,红光从屋中射出,邻居见后,以为失火,忙奔走相救,结果是虚惊一场。

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朝廷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 (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本来叫朱五回,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有了朱元璋。

由于营养不良,朱元璋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得皮包骨头。朱元璋父母十分迷信,认为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

朱元璋自幼聪明顽皮,并曾经读过几天书,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游戏就是扮皇帝,他穿着破衣烂衫,把棕树叶撕成丝丝缕缕,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辐板放在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每人捡一木块,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

当放牛娃,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只有饿肚子放牛,于是发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时,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都觉得肚子饿,于是朱元璋出点子,将一头小牛犊杀掉,大家烤着吃了。没多久,只剩下一张牛皮、一堆骨头和一条牛尾巴。吃完了,但回去怎么向地主交待呢?大家都发愁了,于是互相埋怨。朱元璋于是站出来,想了个办法,他让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迹掩盖起来,然后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缝里,就说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拉不出来。小伙伴都纷纷赞同。这个天真的想法当然瞒不过地主刘德,结果是朱元璋被毒打一顿并赶回了家,而且给父亲增添了赔偿小牛的债务。但是朱元璋却因敢作敢当而深得小伙伴的信任。

流浪行童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劳动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祸不单行,接着又发生了瘟疫。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死人,一个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其64岁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可叹朱世珍一生劳苦,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处。朱元璋和二哥放声痛哭,惊动邻居刘继祖,于是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后,朱元璋回忆起此事时,仍难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不到半个月,昔日和睦温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爱也一去不复返了。家破人亡的惨痛,深深地影响着朱元璋的心境,使他仿佛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时,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于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整天忙得团团转,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一天,他扫地,被伽蓝神座绊了一下,于是他就顺手打了伽蓝神几扫帚。

还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怎么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骂,越想越气。于是,朱元璋就找管笔,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法师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还不会念经、做佛事,但是没有办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这时朱元璋年仅17岁。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听人说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7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他目睹国是日非、人民生活恶化的现状,意识到天下大乱很快就会来临了。于是在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勤学,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

1351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阜阳)发动起义,并推韩山童为明王。同年八月,彭莹玉、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义。这些起义者用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1352年,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起义。

朱元璋闻听起义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里,随时可能被元官军抓走,性命难保。正在此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汤和在信中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朱元璋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放下钵盂,赶紧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将帅之才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此时,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21岁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郭子兴。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了。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朱元璋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

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今安徽滁县)。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伤心。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甚是可怜,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县(今安徽泗县)人胡大海为前锋,一举攻克了和州。消息传来,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是泰州(今属江苏大半)人,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1356年,建都平江(今苏州)。消灭陈友谅父子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文字狱从1384年一直延续到1396年,长达十三年,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以致文官们不得不请求设计出一种标准的文牍的措辞,以免犯忌。

身葬孝陵

同任何一个皇帝一样,朱元璋在生前也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称为孝陵。明孝陵方圆四十五华里,规模宏伟。1398年,71岁的朱元璋病逝,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元璋以一介平民,于群雄间角逐数十年,最终推翻元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对政治制度加以改革,并以锦衣卫清除权臣,以巩固皇权;同时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生产。明朝初期是中国历史上较强盛的时期,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

皇后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寿51岁。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第2个回答  2007-11-06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重,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们。他云游四方,到处乞讨,山栖野处受尽了风霜之苦;但同时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

元朝末年,政治越发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1352年朱元璋云游回到家乡,接到濠州起义军中同乡汤和的相邀信,就投奔于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勇武过人,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此后,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建立“大宋”政权,年号龙凤。朱元璋以战功先任镇抚,后升总管之职,成为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

1355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以左副元帅职,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他率军南下,攻破集庆(今南京),招降康茂才等军民50余万,改集庆为庆天府。龙凤政权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这时的朱元璋,局面小,兵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利。他利用元朝军队主力和小明王作战的机会,向南面和东南的元军主力进攻,取得胜利。在他率军打下徽州时,朱元璋采纳了老儒朱升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命令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于是朱元璋又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先后占领诸暨、处州。孤立的元军据点,次第被消灭。随后,他又适应新的军事形势,对东南采取守势,东北和西面取攻势的战略,在军事上取得了有利的局面;然后又战鄱阳,取东吴,南征北伐,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

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376年,朱元璋废除了元代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审使司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这三个部门合称“三司”,统属中央省辖。

1380年,朱元璋又借胡惟庸谋反案,对中央机构进一步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一职,由六部分理政务,听命于皇帝,在政治上增强中央集权。军事上,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在全国设立卫所制度,将军权也集中于上。在司法上,设立大理寺,都审院,刑部合称三法司主管刑狱之事。通过这些改革,朱元璋集大权于一身,有利于明初政治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

在经济上,朱元璋鉴于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推行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有利措施。他多次减免各地的赋税,大力推行垦荒、屯田的政策,并规定3年免征赋税。这些都大大推进了经济恢复的步伐。据统计,明初的15年中,新垦田数共达1.8亿多万亩,占当时全国可耕地的一半。

此外,朱元璋还十分注重水利工程的整治和兴修。明初共修陂渠,堤岸5000多处;疏浚河道4100多条;开掘堰塘4.09万多处。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政权吏治也较为清明,这与朱元璋大力打击贪官污吏、土谊劣绅是分不开的。朱元璋对于胆敢贪污的官吏,经常剥皮示众,并制成人皮囊悬于官府,惩戒官吏,一时间政清人和,据洪武二十六年的统计数字,明初全国户数增长近10倍,耕地面积扩大4倍,农业、工业、手工业都有较快发展。

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杰出君主。他建立了明王朝,为我国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他这个地方阶级政治家同历史上的许多皇帝一样,为了巩固其统治,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先后诛杀数万人。许多功臣勋将,文人墨客都惨死在他的屠刀下,又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暴。

特别要指出的是,朱元璋首倡以领先股文取士,使明代无数知识分子摇头摆尾,死攻八股,至死不悟,范进中举就是最鲜明的写照。以八股取士的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扼杀了无数人的才华。这一制度后被清朝统治者继承下来,成为束缚人民思想的桎梏。

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皇后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寿51岁。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编辑]
子女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传说
传说朱元璋曾为明教门徒,故立国后以「明」为国号(小说倚天屠龙记亦曾以此为题材)。
第3个回答  2007-11-06
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1328~1398)

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汉族,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的成功秘诀与治国理想:

成功秘诀---1、网罗天下名士。如:刘基、章谥、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等。
2、恪守“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朱升提出的。
3、打造“铁军”。
4、打好关键战役。如灭了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治国理想---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

生平

出身布衣

明太祖原名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投附郭子兴后由郭子兴取的。朱重八的父亲,也不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叫陈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冉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举当时绍兴乡间为例:“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据俞樾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等等,皆为佐证。
和大多数封建皇帝一样,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为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神仙给了她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于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亲从梦中惊醒,但是仍余香满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时值夜晚,红光从屋中射出,邻居见后,以为失火,忙奔走相救,结果是虚惊一场。

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朝廷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本来叫朱五回,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有了朱元璋。

由于营养不良,朱元璋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得皮包骨头。朱元璋父母十分迷信,认为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

朱元璋自幼聪明顽皮,并曾经读过几天书,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游戏就是扮皇帝,他穿着破衣烂衫,把棕树叶撕成丝丝缕缕,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辐板放在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每人捡一木块,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

当放牛娃,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只有饿肚子放牛,于是发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时,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都觉得肚子饿,于是朱元璋出点子,将一头小牛犊杀掉,大家烤着吃了。没多久,只剩下一张牛皮、一堆骨头和一条牛尾巴。吃完了,但回去怎么向地主交待呢?大家都发愁了,于是互相埋怨。朱元璋于是站出来,想了个办法,他让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迹掩盖起来,然后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缝里,就说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拉不出来。小伙伴都纷纷赞同。这个天真的想法当然瞒不过地主刘德,结果是朱元璋被毒打一顿并赶回了家,而且给父亲增添了赔偿小牛的债务。但是朱元璋却因敢作敢当而深得小伙伴的信任。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1690.htm

第4个回答  2007-11-11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1368年 - 1398年在位)。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时。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因其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原名虫扒,后至皇觉寺才改重八,不久改为朱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入皇觉寺为游方僧。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於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其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同年将小明王沉入长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灭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云南,中国大体上统一。

统一中国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但由於皇帝本人的性格和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处罚犯罪时,朱元璋往往并不按照《大明律》的规定来实行刑法,而是大开杀戒。由於其出生贫苦,朱元璋极为痛恨鱼肉百姓,徇私枉法的官员,曾规定贪污60两白银就要被处死,处死后亦须接受剥皮实草之刑,此指死囚被剥皮后,所剩余的皮囊将会以稻草充塞,制成人偶(亦有一说法是说将所剩余的皮囊充气、定型,制成灯笼),以收杀鸡儆猴之效,剥皮实草之刑亦为朱元璋所常用。在其主政期间,处死了大批不法贪官,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但很多官员都是被冤杀。而空印案本身被认为是无中生有,是由於皇帝自己的猜疑造成的。由於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由於皇太子朱标软弱,为确保皇权的稳固,朱元璋在政权稳定后开始大规模诛戮功臣,先后炮制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大规模的案件,株连人数达到4万5千余人。包括宰相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将领蓝玉,傅友德,冯胜等开国功臣给清扫一空。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极为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大量增长。

朱元璋曾多次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期间胜多败少,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在东北逼降纳哈出,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但1372年大将徐达在和林为王保保击败,迫使朱元璋放弃占据整个蒙古故地的企图。其后朱元璋封诸子到各地,尤其是北方边塞,为王,以加强宗室的力量,但这直接导致了其死后靖难之变。

朱元璋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明南京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供给皇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死於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朱元璋死前,命令46位嫔妃为其殉葬。中国汉族终止了一千多年的殉葬制度为朱元璋重新启动,直到明英宗时方才废止。

皇后马氏死於1382年9月17日。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7050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