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vs咏春拳

是太极拳厉害还是叶问的咏春拳厉害?

太极拳的重要特点是柔化刚发,要做到完全化去身上的拙力,达到听劲、懂劲的状态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当然了,它的效果也是大的多。中央电视台上播出过《最高格斗术》这一节目,著名陈氏太极拳师张志俊老师,六十多岁了,不论是力量、速度、平衡能力、甚至是加速度等都不如年轻人,但在掰手腕时,年轻人就是被他克制,完全用不上力。在击打时,其打击力量、打击速度、打击加速度等都不如年轻人,但打击到年轻人身上时发现,他打击胸部时,竟然力量能够传到腹部,造成腹部、胸部等内脏严重疼痛。原来,张志俊老师的击打力量的作用时间竟然是别人的数倍,对机体的作用效果远比年轻人大的多,真是非常惊人。
相对于太极拳来说,咏春也讲究柔化,以攻为守,连消带打,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但它的柔化程度远不及太极。咏春拳的黐手训练是它最有特色的训练方法,其原理与太极推手相似,却远不及推手复杂与巧妙,但咏春拳更容易练成,李小龙跟随叶问用了六年不连续的训练(真正不间断的由叶问或叶问大徒弟亲授的时间不过四年)就成为一代高手。
所以,如果要成为绝顶的一流高手,还是练太极,不过最少需要十年不间断的训练,还必须有高手亲自指点,才能有小成。如果要成为一般性的搏击高手,练咏春应该有效的多。
当然了,要成为一般的拳手,练散打的效果更大,2年甚至1年训练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2
太极拳属内家拳,最早可以追溯到戚继光陈王廷甚至张三丰,三百多年来代代有高手,这几十年就彻底悲剧了;咏春也好不了哪里去,现在的人完全不能打出那种爆发力;不过太极拳的内功练深厚就恐怖了,就靠身体的轻微接触就可以把人弹飞,用内劲化解别人的攻击甚至用劲力击伤对手内脏,很恐怖;这种杀伤力只有内家拳才有,咏春比不上
第2个回答  2012-03-20
每个门派都有杰出人物。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学成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杨式太极拳
杨露禅有两子,杨班侯和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多次与人交手将对方打残打伤,因此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客观上为太极拳树立了威名并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因出手打死洋人,无法再在北京而返回乡里,所以传博范围不广,实为憾事。
第三代,杨兆熊,字梦祥,晚字少侯。后人呼为大先生。生于同治元年(1862)。七岁时即习太极拳术。性刚强,亦喜发人。擅用散手,有乃伯遗风,功属上乘。拳架小而刚,动作快而沉,处处求紧凑。其教人者亦然。因好出手即攻,学者多不能受,故从学甚少。彼对于借劲、冷劲、截劲、凌空劲,确有深功。

参考资料:杨式太极拳培训 资料室

第3个回答  2016-04-15
差别多了:
1,太极是北方拳,咏春是南方拳。北方拳重意,南方拳重形。
2,另外,最近好像还有研究发现,实际上北方拳很多都是为长器械打基础的,南方拳就纯粹是徒手搏击的内容。
3,由于着重点的不同,虽然两种拳术都说自己是“以柔制刚”,但是太极是比较极端的要求“用意不用力”,而咏春则没有这样要求。
4,功架、套路不一样(这个就没什么好说了,一看就知道)。
5,实战思路:太极相对被动一点,一般是在化解劲力之下攻击对方,甚至有时侯是“化即是发”,主要围绕劲力的问题下功夫。咏春则注重攻击和防守的具体招式问题,讲求如何直接快捷,攻击中心。
第4个回答  2012-03-21
咏春拳是以中线原理为依据,以攻为守,连消带打,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咏春拳有3个套路,分别是小念头、寻桥、标指,通过练习这些套路,可以有效增强功底,提高整体素质,磨练心智,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应用,更配合黏手的练习训练与对手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及步法的配合,再结合木人桩法的练习提高整体性,提升手臂的硬度和触感,提高击打的力度,练习咏春拳的各种手法、腿法、步法的配合,寻找最佳的攻击和防守的力角。
摘抄自北京咏春拳学总会王志鹏师傅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