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亚当斯密的价值二重性理论

如题所述

亚当斯密同时是劳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渊源。斯密继承自配第,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渊源。

经过约翰穆勒,卡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最终形成。同时,斯密认为资本和土地也是价值的来源,则预示着经由边际革命而形成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经济政策方面,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

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可以放心地让每一个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自由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扩展资料:

在宏观方面,斯密所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性质和动态变化过程,他分析得出了“市场机制本身驱使近代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的结论。按照他的分析,这部分地方归因于市场机制本身。

因为,市场在鼓励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触发出他们的勤劳、节俭品质和创造精神,并通过竞争的力量,引导人们把其资源投向生产率最高的经济领域,从而促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当·斯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30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15
斯密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却提出了两种相矛盾的价值规定:

1、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2、商品价值由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