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六年级的语文书上的成语故事写出来分类。

一到六年级的语文书上的成语故事写出来分类。

二年级下册

1
.揠苗助长:宋国人【启发】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
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
.守株待兔:宋国人【启发】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
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三年级上册:

3
.刻舟求剑: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
说:
“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
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
遍寻不获。

【意思】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4
.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
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
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意思】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同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三年级下册

1
.亡羊补牢: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2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人【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
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
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
惊弓之鸟:更羸与魏王【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
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4.
叶公好龙: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
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
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4
、画龙点睛:张僧繇(yóu ),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

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
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
动起来。

【意思】这则故事原来是说南北朝著名的画家张僧繇绘画技艺神妙,后多比
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词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四年级上册

1.
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意思】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近义词】心中有数

2
.杏林春满:董奉,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
三神医”。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
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意思】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经常用“杏林春满”。
【近义词】誉满杏林

四年级下册

1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意思】读书看书入迷,手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2
.鹏程万里:
《庄子·逍遥游》记载

【意思】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五年级上册

1
.水滴石穿:张乖崖

【意思】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
.大公无私:春秋时,祁黄羊【意思】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
发,毫无个人打算。

五年级下册

1

程门立雪: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
去老师程颐家


后来,
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
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
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意思】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
.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
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意思】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
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六年级上册:

1
。竭泽而渔:春秋时期,晋文公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
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
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意思】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近义词】

杀鸡取卵

焚林而猎

2
.响遏行云:战国时期,薛谭,拜秦青为师。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
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
下来。
【意思】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
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六年级下册

1
.邯郸学步:燕国人【意思】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
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2
.舍本逐末: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

【意思】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3
竭泽而鱼一晋文公、狐偃
第2个回答  2019-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