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的历史沿革大神们帮帮忙

如题所述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7%,其中山地面积340万亩,耕地面积57.12万亩;辖31个乡镇(包括7个土家族乡),67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5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91万人,占总人口的61%。 史籍记载,慈利素有“银澧金慈”之称——这喻示慈利物华元宝,富饶美丽。慈利建置已有2200余年,面积3480平方公里,人口68万。慈利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风景名胜张家界的重要一翼。 就在这片沃土上,育出了爱国将领孙开化、中华英豪杜心武、无产阶级革命家袁任远、著名核物理学家陈能宽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就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着银杏、珙桐等427种珍贵树木,种植名贵药材40万亩,被誉为“中国杜仲之乡”;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甜美醇香,饮誉海外;还集聚了云豹、大鲵等472种野生动物,珍藏着27种矿产,尤其是大理石,工业储量达3亿立方米,虎皮黄、云黄玉等品种全国稀罕,故慈利又有“大理石之乡”的美誉。 就在这片沃土上,慈利儿女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励精图治,使“银澧金慈”更添风采。现已初步建成粮、棉、油、烟、果、差、药等十大商品基地,并初步建成电力、冶金、轻纺、食品、化工、建材等工业体系。慈利交通大为改善,枝柳铁路东西贯通,张家界机场近在咫尺,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常(常德)张(张家界)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她将给慈利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131处小水电站,装机6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与美国AES公司合作兴建的城关电站、装机30万千瓦的江垭电站均已竣工发电,收到良好效益。邮政通信发展迅速,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遍布城乡,互联网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慈利县有“南武当”之称的道教旅游胜地——五雷山,江垭电站兴建后形成的溇江风光以及跨流域的赵家垭水库风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投资环境宽松,有20多家外资企业在慈利安家。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是全国的教育和体育先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均被评为全国二甲医院,中医院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城乡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豪迈地说,慈利已成为湘西北地区开放发展的前沿。 历史沿革 慈利县建置已达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孙白胜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阳县,属陵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慈利县。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沿用至今! 慈利县历史悠久,建置已达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孙白胜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辖区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县。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阳县,属陵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慈利县。属崇州。县名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慈姑州,旋改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为县,沿袭至今。县治汉至隋初设白公城,后几经迁徙,明万历未年迁至永泰街,即今城关镇。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农历丙辰年)湖南省栽撤武陵道,将大庸、桑植、慈利县划规辰沅道。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农历壬戌年)裁撤“道”的建制,仅存省、县两级,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县均属省直辖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农历甲戌年)11月24日,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等,领导红军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县,建立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农历乙亥年)红军长征,湖南省建湘西绥靖处,管辖慈利、大庸、桑植、临澧、石门、澧县等6个县,专员办事处,设在慈利县。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农历戊寅年至已丑年),湖南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庸与桑植属第八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永顺。慈利县属第四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常德。 公元1949年至1988年(农历已丑年至已巳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管辖,1988年至1990年(农历已巳年至辛未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级市,辖慈利、桑植两县和永定、武陵源两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