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蚕茧上的黄斑

如题所述

  处理蚕茧上的黄斑是蚕儿上簇后处理不当,或上簇过早,排泄物污染茧层者(蚕儿的尿液渗入茧层。松浮发软),有靠黄(茧层表面被蚕尿污染呈黄块),老黄,硬黄等几种。根据生丝等级要求,一般柴印茧,绵茧,皮茧都作次茧。
  为了提高丝绸服饰的质量和档次,必须生产高质量的生丝,生丝以蚕茧为原料,由此,提高原料茧的质量极为重要。前些年下脚茧比例占15~20%左右,有的季节超过20%以上,在这些下脚茧中,黄斑茧又占50~60%。大大影响了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上簇 上簇时,要等蚕儿成熟才能上 簇。一些蚕农缺乏经验,当个别熟蚕出现,就将全部蚕儿放到簇具上,造成大部分蚕儿在簇 具上游荡,干扰熟蚕吐丝营茧;蚕儿排出的大量粪、尿污染蚕茧,增加黄斑茧等次下茧;同 时,易产生老嫩不一的蚕茧,不利于后道工序操作。有的蚕农熟蚕上簇密度太大,造成熟蚕 营茧拥挤,导致柴印茧、畸形茧增加。还有的蚕农上簇时没有考虑簇室的温度,温度过高、 过低,都会影响蚕儿正常营茧,形成大量次、下茧。
  2、 簇具 据对纸板方格簇和 草笼上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纸板方格簇上簇的蚕茧上车率达 96.3%,草笼上簇的蚕 茧上车率为84.9%,纸板方格簇比草笼上簇上车率提高11.4%。
  3、 簇中保护 从上 簇到采茧这一段时间的保护为簇中保护。簇室的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线,也是关系蚕 茧质量的重要因素。簇中的温度对熟蚕吐丝速度有直接关系,而簇中的湿度对茧质的影响特 别突出,簇中湿度保护以60~70%为佳(干湿球差4.5~3.3℃)。簇中多湿危害大,不仅茧丝 外围丝胶不易干燥,蚕在吐丝时反复移动位置,加压于茧丝上,使茧丝间胶着面积增大,胶 着层加深,胶着力加强,煮茧时膨润溶解困难,解舒变劣,而且由于多湿,簇中死蚕增多, 茧色变黄,下茧增多。 目前,大多数蚕农没有专用簇室,大部分在简易的蚕室上簇,即 在住房中上簇,要想达到理想的气象环境条件较困难。有的簇室无法调节气象因子,而是顺 其自然,与要求的环境条件差距较大。这些因素都导致蚕儿不能正常吐丝营茧,死笼率上升, 蚕茧质量下降。
   4 、蚕茧收购 蚕茧收购直接关系蚕茧质量。收购环境好,蚕农出 售分类的蚕茧。不掺杂统茧、潮茧、毛脚茧,便于茧站进行分类处理,可以保证蚕茧质量。 蚕农出售统茧、毛脚茧、潮茧,甚至有的出售吐丝茧,造成鲜茧大量堆积挤压,不能及时烘 茧,以致次、下茧增多,上车率,解舒率大幅度下降。蚕茧行情不好时,茧贩不收蚕茧,茧 站在面临亏损时,也会产生消极怠工现象,不愿多收蚕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茧质量。
  5 、鲜茧处理 鲜茧堆放和处理是每个茧站在蚕茧烘炕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不同的堆 放工艺对蚕茧的解舒是有影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6
你可以在蚕还没有
的时候,放入开水中煮一会儿或放入
中把
杀死。处理好后,可以在一边切一个小孔取出干的
,放入一个
,再把切口处用胶水恢复原样,再
上用笔画上
,这样一个

就做好了。干燥后的
还可以着色,根据你的喜好分别粘在不同的地方或者自己diy做一个
。其实把蚕茧放着等待

也是不错的选择,白色的胖胖
是母的,而明显瘦小的是公的,观察它们的交配、产卵,当然这些卵再生成蚕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