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故事是什么

如题所述

魏国被秦国打败后,魏惠王看到魏国内外交困,国势一天天衰落,很是焦急,就用重金招募有才能的人,来帮他治理国家。魏国人庞涓和齐国人孙膑是同学,一起跟鬼谷子学习军事,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庞涓听说魏王招贤就去应召,担任了大将,兼任军师,帮助魏惠王打了好几个胜仗,他得到魏惠王的信任。后来庞涓也来到了魏国,魏惠王让他担任客卿。

庞涓其实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知道孙膑的本事比自己大,怕他超过自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让魏惠王认为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果然中计,挖去孙膑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刻字,从此孙膑就成了一个残废人。

时间长了,孙膑终于知道自己原来是被庞涓给害的。为了逃离魏国,将来报仇,他就装起疯来。齐威王知道孙膑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于是就偷偷派人把孙膑接到齐国去了,并且拜他为齐国的军师。

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当时魏国为了扩张去攻打弱小的赵国,于是作为齐国的卫星国赵国就去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田忌的计划是直奔邯郸,同魏军的主力交战,以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同这种硬碰硬的战法,孙膑说:“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一定会倾巢开赴邯郸,听候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后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的都城大梁?

庞涓知晓,一定会放弃邯郸,回师相救。这时我们可以在半路上拦截魏碑军,这既可以解邯郸之围,又可以痛击魏碑军,一举两得。”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齐兵要攻打大梁的军情,很快庞涓就知道了,于是他命令人赵国退兵救大梁。由于魏碑军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以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很快在齐军的埋伏的桂陵地带,将魏军打败,死伤两万多人。这就是桂陵之战。

这次战役的结果是孙膑杀死了庞涓,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齐国为什么能够战胜当时强大的魏国呢?关键是当时齐国得到了一个旷世人才---孙膑。孙膑用他的聪明和智慧帮助齐国打胜了魏国。不管过程是如何,起码我们看到了人才在这两个国家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孙膑这个人才,才使得齐国在两国的对抗中取得胜利,所以我们看到了人才对一个国家是何等的重要。赢得人才就赢得未来,所以人才战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2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拓展资料

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围魏救赵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林之战。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31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此,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返回国都,但是路经桂陵要隘时,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故事背景: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拓展资料:

围魏救赵,读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例句:

1、“围魏救赵”的故事,我小学二年级时便知晓了。

2、只有善于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以围魏救赵的计策打败敌人。

3、李向阳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三进山城,敌人被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撤回进攻根据地的部队。

4、运动战可实行避强打弱,围魏救赵等战术。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11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0-11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魏国主将庞涓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当时魏国的国都为安邑,大梁是魏国最大的城市,而一般人们都误认为大梁是都城,这是一个误区,楼主注意!大梁作为都城是在后来安邑被攻破后迁都的),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