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故事
民族光辉
陈嘉庚系福建厦门市人。1891年,17岁的陈嘉庚去新加坡随父经商。后来,他不但是著名的实业家,也是倾囊办学的教育家。
1910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厦门,进行了较广泛的社会调查,他看到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干下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事,又知道福建地区的广大农村、城镇众多的青少年因没有学校,失去读书机会,对此甚为愤激。因此,陈嘉庚树立“振兴中华之志,立志兴学”的远大理想,要通过办学校,为家乡,为祖国培养人才。1913年初,他自投资金,在自已的家乡集美镇创办了第一所小学。他不停顿地干,从1915年开始,用六年时间,做到一边规划设计,一边破土动工,又投下一大笔又一大笔资金,分别在夏门市、福建市区创办了一批学校,并支持和帮助原来的一些学校扩建教学楼,增添设备,增加班级,提高教学水平。如创办男女小学、中等学校有师范、商业、航海、农林等学校;高等学校有国语专科和水产商船专科等学校。为使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又捐资分别在各类学校设置了科学馆、图书馆,或实验场,或加工厂等。
1919年,陈嘉庚第5次回家乡时,选定在厦门市附近的山麓为厦门大学的校址。他亲自召开筹备大会,会上他认捐开办经费100万美元,经常经费300万美元。1921年上半年,厦门大学正式开学。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实现“振兴中华之志,立志办学”的远大理想,一共投资10多亿人民币,为民办学校,而他本人却十分简朴。后来,在企业经营亏损,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他坚决表示:“企业可收盘,学校决不能停课”。他历来认为:“金钱如粪土,散播才有用”。最后,他自己的遗产一个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他贡献了全部身家。所有知情者都为之感动。
1961年,陈嘉庚逝世,为了纪念他兴学的丰功,厦门人民在集美师范学校建起“陈嘉庚纪念堂”。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香凝在《陈嘉庚纪念册》上题词:“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华侨旗帜
陈嘉庚耳闻目睹清王朝的流亡的慈禧太后,完全降服英、日、美等帝国主义,使中国积贫积弱。这逐渐加深了他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赶走帝国主义侵略者,陈嘉庚支持和帮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1911年,他创办《南洋商报》,号召并组织华侨,开展反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发动华侨筹款,支持祖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痛斥日伪汉奸的卖国行径;1940年,他在延安、重庆等地区发表言论,毅然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他反对什么,支持什么,旗帜鲜明。这是华侨旗帜。
陈嘉庚爱国爱民之情是一种崇高无私的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最珍贵的情感,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在他几十年辛勤努力下,教泽广被,普育英才,积功祖国,誉满南洋。在他带动之下,华侨爱国爱民兴学之花,遍地开放。如李嘉诚先生,仅兴办汕头大学,先后投下资金人民币100亿元,还有田家炳、霍英东、曾宪梓等数千名侨胞、港、澳、台胞捐款支持国立学校建设、支援家乡学校建设。1961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