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如何形成?

如题所述

简略四川盆地地质变迁史;


史前小行星撞击四川盆地原位置,形成超级火山口;


超级火山喷发,熔浆溢流,冷却形成南方山地及秦岭山脉;


超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内缩,形成盆地结构;(
盆地底部是地幔熔浆冷却形成结晶花刚岩结构,被认为是地台,表示呵呵~~)


盆地汇集周边高山流水与雨水,形成大海(即山海经里的西海)


大禹治水挖开长江三峡及周边峰崖,然后西海水流尽,形成今天的四川盆地地貌


地球板块运动理论,是一个谬论,嘿

-------------正文解析-------------

网上四川盆地的百科知识很长,大略是板块相撞,海水浸侵,陆地上升等等因素导致盆地的形成,这里就不详细引用描绘了。这里直接下判定就是,这些知识的核心论述是错误的。参照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四川盆地,也是同一原因导致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四川盆地,也是一个椭圆形结构。盆地长江出口处,熔岩溢流口,四川盆地的西南沿线,就是撞击的钝面,尾锥擦痕则不明显。整个地貌由于形成年代远早于塔里木盆地,好多原始地貌特征印迹模糊,只剩轮廓。整个撞击过程,也是一种小角度侧面的缓慢压裂过程。

小行星撞击后,也是岩浆溢流,受地球离心力的影响,岩浆从盆地喷出后,向赤道方向流动,形成云贵高原,又向当时的西又偏向南流动,形成中国大陆的南方山区丘陵地带,最后形成圆弧形的海岸线。

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东偏南的岩浆溢流形态,这说明地轴在地球历史上曾经改变过,导致以前的西南方向变成现在的东南方向。

云贵高原,其基础是四川盆地超级火山口啧出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地貌,后受青藏高原熔岩溢流覆盖在上层,形成当下地貌。并非地理界所说的板块相撞后形成的。

四川盆地的岩浆向北涌去后凝固,形成秦岭与大巴山脉。正西方的火山岩浆地貌特征被青藏高原熔岩覆盖掩没而消失。

四川盆地岩浆溢流口处的岩浆逐渐凝固后,形成巨型岩浆拖曳条,这是巫山、神家架、张家界、武陵源等名胜自然地形景观的起源。

圆弧形的海岸线,是盆地为小行星撞击火山口的原因中,除了椭圆形的钝面与尾锥之外的另一大特征,它是巨量岩浆溢流后均匀向各个方向扩散后的自然形态。这是判定四川盆地是小行星撞击后的火山口的有力地貌证据之一。

岩浆喷出后,受地球离心力的影响,除了溢出后向现在的东南方向流动,形成大陆南方地貌与圆弧形海岸线外,又向南流动,形成东南亚半岛。东南亚半岛,除了四川盆地的岩浆喷发形成半岛地貌之外,也受青藏高原岩浆溢流的影响。

这个分析的结果判定说明象地理界说雁荡山之类的板块相撞成山原因是错的。当然按1.2亿年前形成的时间说法,则可以反推四川盆地的年龄也有1.2亿年。

关于四川盆地发现海洋生物特征,沉积岩特征,这仍是成盆地之后的地质变化留下的印记,而非成盆地的成因解释:小行星撞击坑停止喷发熔浆,冷却内缩形成盆地结构,再经过亿千万年汇集周边高山流水与雨水,形成广阔水域成为一个内海,后又发生地质变迁导致水体流失形成陆地,直到当下人们看到的盆地形态。地理界说四川盆地源于“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又是将结果当成原因,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同样,可以通过盆地的南北宽,来估算小行星的体积,及喷发出的岩浆量与高地面积的对比值。四川盆地外沿山脉宽有400公里左右,内沿盆地宽有300公里左右。取值250公里作为小行星的直径,则体积有817万立方公里,喷出相近或更多的岩浆,平铺成1500米高的岩浆之海,则这个岩浆之海面积至少有544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差不多与中国南方山地、秦岭、大巴山、云贵高原及东南亚山地面积之和相当。(注)

注:取值1500米高,在于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而武夷山脉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而南方山地许多最高峰都在2000左右,表明当时的岩浆之海的浪头就有这么高。

显然这个值相比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山地所对应的岩浆量要小好多,也与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的面积对比大小相契合,但喷发时期则远早于塔里木盆地火山喷发时期。

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地球也进入冰河期,生物开始另一个环境下的演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神秘的灭绝了。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1-29
四川盆地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地形上有什么特征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可分为三部分: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选自顾晓波等编《中学生无师自通丛书地理篇》)
http://web.playedu.cn/RESOURCE/CZ/CZDL/DGJC/3/SDGYPD/1050_SR.HTM
第3个回答  2017-05-21
又是掉书袋子的老生常谈。。。。
四川盆地就是一个陨星坑。从东北方向斜着撞击四川盆地,云南石林就是溅射物形成的。。。
看四川地形图就像撞击过产生的地形褶皱。西南方向的攀枝花地区的高山含丰富的稀有金属矿就是陨星核冲击的终点。
10年前第一眼看到石林的时候就联想到溅射物。今天在看石林位置就在四川盆地撞击线上能证实了我的猜想。
然后就是他们说的“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
第4个回答  2013-03-17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神秘的灭绝了。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