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濒危世界遗产的原因分析?

论文1500字 左右 造成濒危世界遗产的原因分析?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绚烂多姿,祖先和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犹如珍珠玛瑙撒落于华夏大地闪耀着熠熠光芒。5000年的璀璨文明凝聚出了一处又一处堪称世界瑰宝的旅游胜地。可临近十一,在国人蠢蠢欲动的心态下,我的心却又抽紧起来。尤其是被世遗组织盖上烙印的世界文化遗产们,你们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吗? 总是有游客毁坏景点破坏环境的新闻见诸报端。十一这样的重大节庆假日,自然是各大景区财富与厄运来临的时间段。的确,我们中国的游客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是为了游览而游览,所以喜欢人来风,热衷赶人潮,更爱走马观灯似的欣赏各景点。而根本不会用心或者刻意去了解或者熟知景点的人文意义与历史以及内涵。所以对于不懂得景区内涵与意境的游客来说,自然没有更多方面的个人情感与历史继承意识,所以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景区财产早已不是新鲜事,更是随处可见的简单不过的事。令人心痛之外,反问一句:景区的破坏难道只有游客一人之责吗?尤其像长假这样的重要节假日,最让人揪心的其实正是一些别世遗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难道责任只在游客? 中国人总热衷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这一目标,往往费尽心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孜孜以求的精神的确可嘉可奖。可一旦通过“世遗”认证之后,景区真的是披上霞光光芒万丈了吗?看了那么多的事例报道,难道,有了“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身份就真的是幸福的事吗?幸运?厄运?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是为保护遗产才申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吗?看到申报成功前后的门票价格,你就不难发现问题的答案。的确,身份高了,地位涨了,价位也就得有相应的提升。就好比超女,成名前成名后的身价自是天壤之别。但申报成功之后,经纪人大力推广,媒体遥相呼应不遗余力的帮忙宣传,“人类瑰宝”自然就成了人们涉猎的场所。大批汹涌而至的游客前来游玩,却只是游乐玩耍,少有真正前来了解和见识景区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游客。而有关方面也不管,反正只要景点通过世遗认证,然后利用“提高维护费用”为名而提高门票收入,直接将世遗的认证牌成了摇钱树的“尚方宝剑”,功利之心一目了然,却真正少做到“保护”的职责和任务。 孔庙被大水冲洗导致珍贵壁画损毁,泰山黄山私建隧道,庐山简直成了有钱人的私家花园,平遥古城不堪负荷而严重塌方,长城还在继续拆迁,黄山的饭店还是宾朋满座,四周的污水横流,烟雾缭绕。因为世界遗产组织的认可,导致了大批游客的压境,也直接催生了索道,饭店,宾馆等等等。而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布达拉宫有可能被收回世遗认证,同样令人担忧的还有苏州园林。刚刚浏览网页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则报道,大致是:苏州4古镇联合浙江2古镇联名申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可关键时刻苏州抛仁弃义给了浙江一个回马枪,独自扬尘而去。原因是浙江古镇破坏严重,难以达标,而苏州又打算整个“苏州城”申报“世遗”,为了不被拖后腿,故自立门户寻求出路去了。浙江是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境内富有人文意义的景点多不胜数,但因为城市建设,复制国际大都市的容貌而导致了大批古建筑被拆,好在西湖景区意识到这一点,还湖于民,将违规搭建的建筑全部拆迁,努力做好申办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准备。我还真的希望西湖不被世遗认可,否则西湖会否成为另一个苏州园林呢?一旦申办成功,那些策略者们还会想方设法去精心维护和精心保护吗?到时候,恐怕就只有 “钱”一个概念了。 中国的很多策略者们并非为了“保护”而申世遗,而是为了“面子”“金钱”而申办。所以很多时候,国外的景点被认证以后在保护工作方面是越来越好,而在中国,通过了世遗认证反而会遭受灭顶之灾。与其如此,我倒希望中国没有世界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