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包含的哲理

如题所述

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白话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夜喜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2
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
对一个人施加的影响常是缓慢实现、日渐加深的。所以说古时候孟母要三迁,让小孩子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这些良好的气氛是会以不经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小孩子的。对成年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

比如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不感到处于被教育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增长知识和能力

对一个人施加的影响常是缓慢实现、日渐加深的。所以说古时候孟母要三迁,让小孩子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这些良好的气氛是会以不经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小孩子的。对成年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