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八上浙教版数学科学提优习题!谢谢!!

如题所述

八年级上 期中考试 复习资料
一、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二)水的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三)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透明 沸点 100℃(注意条件)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通常情况下液体 水的异常现象 反膨胀现象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2、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pgh)
三、重难点知识讲解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V物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2、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3、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四、重难点知识讲解
1、溶质:象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在其中)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
(二)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浑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3.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物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是否透明 不透明,浑浊 透明
久置是否层 久置分层 久置不分层
特点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
混合物
(三)常用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
(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要点:
  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
3、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二)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若设溶解度为R,饱和溶液量为A,溶剂量为B,溶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三种类型是:
  (l)已知B、C求R
  (2)已知R、A求B或C
  (3)已知R、C求 B

20℃时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说明:
  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溶。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
  温度(外因)
(三)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说明:
  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的意义。

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 (l)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g,(2)代表60℃时,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10g。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 不变 不变 增加 减少
溶剂的质量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溶液的质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小
(1) 计算有四种类型:
  ①已知溶质的合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合溶剂的质量
  ③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溶液稀释或浓缩合配制的计算
(2)溶液通常是用量筒量取体积来计算的,要注意溶液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换算,即密度的应用。
(3)对于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的计算,要抓住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体积分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①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②称量(称取或量取)
  ③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我没有习题,这给你。希望用得着,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的。期末的两周后也会有的。要的话找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