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豪?

俄罗斯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豪?动不动就是石油大亨,什么矿大亨?是不是苏联解体时侵吞国有资产所致?

俄罗斯富豪!
国内某些人士提到俄罗斯的进步,每每津津乐道于俄罗斯的GDP和人均GDP。其实所谓俄罗斯的人均GDP是没有意义的,俄罗斯的财富占有情况是世界上最不平衡的,俄罗斯10亿美元以上的富豪有30位,手中集聚着3500亿美元的财富,而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200亿美元,也就是说——所谓俄罗斯的GDP只是这30几个富翁的,而不是全体俄罗斯人的,这还不算数量更庞大的1亿美元至10亿美元这个区段的。可见那个人均GDP均不到1.4亿芸芸众生头上,难怪许多俄罗斯人将“莫斯科是世界上亿万富翁最多的城市(超过纽约、伦敦、东京)”视之为俄罗斯的耻辱,而不是国内某些人肤浅的理解的所谓俄罗斯崛起的标志。这个GDP对俄罗斯人来说是美丽的肥皂泡,诚然他们会在税收、福利上获得一定点好处,但对改变他们自身的状况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富裕”的国度俄罗斯的小姐要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卖淫,而且据俄罗斯人权组织评估,在中国卖淫的俄罗斯性工作者竟占俄罗斯性工作者总数的40%。她们为什么不回国享受高福利、高待遇,而在这里丢国格、人格和“高贵”的俄罗斯人的尊严,看看前面的所谓GDP构成就全都明白了!
附:
[金融时报]身价逾10亿美元俄富豪共30位 掌控3500亿美元

据英国一家财产管理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目前俄罗斯身价逾10亿美元的富豪手中集聚着3500亿美元的财富,相当于俄罗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百万富翁财富总和的两倍。
根据福布斯4月号杂志公布的排名,目前俄罗斯的10亿级富豪共有30位,仅次于美德两国。与这些富豪手中3500亿美元的总财富相比,俄罗斯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200亿美元。
据俄联邦统计署最新计算结果显示,虽然最近几年俄国民收入年平均都上涨10%以上,但相对于富人阶层的收入年均上涨20%而言,穷人的收入根本就没有变化。其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在居民总收入构成中,10%最富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10%最穷人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最富人和最穷人的平均收入差距已扩大到15倍,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应指数的2倍多。

千万乃至亿万富豪的频频涌现构成了俄罗斯经济改革中的特殊景象。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出的2006年俄罗斯前100位富豪名单中,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豪有44人,这些富豪的资产总额高达2480亿美元,相当于俄国内生产总值的1/4多。美国《财富》杂志称俄罗斯亿万富翁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不仅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超大富豪和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大富豪数量在增加,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小富豪如今也增加到10万人之众。富豪财富增长之快、富豪人数急剧膨胀,令许多国家难望其项背。

莫斯科是全球除纽约之外亿万富翁聚集最多的城市。在8.8万名百万富翁中,有33名亿万富翁,按千人数计算,莫斯科亿万富翁数居世界第一。《福布斯》据此评论道,“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一次出现那么多的亿万富翁。”至于莫斯科的那种“符合世界水平的”富人,即家庭年均收入12万美元以上者,其数字也不比西方发达地区少。也正是因此,莫斯科居民的富有程度要比周边地区高出2%-2.5%。

与富豪群体的强烈膨胀相比,俄罗斯的穷人阵营却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缩小。俄国社会学家的调查表明,俄罗斯60%的成年人属于贫困阶层,处于较低收入阶层的人平均月工资不超过110美元。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俄罗斯目前有20%的人口生活在赤贫线之下,有关人口每月收入仅1000卢布左右,即约38美元。报告指出,如果俄罗斯全国薪金水平突然下降10%,当地生活于赤贫线之下的人数将会激增5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富人和穷人占有和获得的机会不平等,富人越富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在未来可能更加明显。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10年中,富人变得更富的概率为96%,而穷人能够致富的概率只有30%。

当然,贫富差别并不单纯地从财富数字上体现出来,按社会指标衡量,富人和穷人之间也出现了惊人的落差。以医疗服务为例,俄罗斯首富阿布拉莫维奇目前正投资8000万英镑在莫斯科建造一家俄罗斯最豪华和技术最先进的医院,且专为俄罗斯富人和名人提供“五星级”服务,但普通公民却由于医疗保险资金的不足根本无钱去一般医院看病。同样,富豪子弟可以走进莫斯科的顶级学校,但贫穷子女则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得不过早地加入就业者的行列。

社会阶层对立情绪

经济转轨中少数人暴富,多数人受挫,前者成为“富人”,后者成为“穷人”——由财富占有结果不同最后导致社会民众的急剧分化,这在俄罗斯格外显著。按照社会结构理论,一个国家最理想的人口财富分配比例是“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各占少数,而中间收入阶层占绝大多数。但在俄罗斯,目前的中间阶层充其量仅占总人口的20%,贫困人口则占60%以上,富裕群体只有6%—7%。除此之外,还有300万本应属于中间阶层但从收入状况考察又归属为贫穷阶层的知识分子。在中间阶层塌陷的情况下,贫富两极的对比自然就异常清晰,二者之间的对抗非常突出。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富人与穷人在财富来源与使用认知上出现的思想分裂相当明显。俄罗斯大多数民众认为,富豪们的财富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有钱人都是些权欲旺盛、利欲熏心、贪婪且不正派的人。

相形之下,尽管俄罗斯富豪对于自己在《福布斯》上的排名都讳莫如深,但在追求超级享受方面却一贯以出手阔绰而闻名。资料表明,仅奔驰轿车在俄罗斯的销量,2005年达到了5000多辆,2006年将突破一万辆。而在前不久莫斯科的一个“百万富翁展销会”上,一瓶价值3.5万欧元的香水,一部140万欧元的手机,一座高达2400万欧元的海岛,竟然吸引了4万名俄罗斯富翁的疯抢,以致阔老们最后总计狂花5亿欧元。美林证券也发出研究报告指出,俄罗斯在奢侈品的消费金额,将于2009年占全球奢侈品总消费额的9%。

消费行为的极度张扬自然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反感,也招徕了舆论的普遍诟病。专家们指出,富豪们手中数额庞大的资金就像是一股股汹涌的恶浪,对俄罗斯的消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并成为驱动国内通胀率上扬的主要力量,最终让无数收入微薄的消费者为此埋单。

更令俄罗斯民众不满的是,那些控制着金融和工业的经济寡头们已经不再在国内投资、为扩大就业做贡献,而是将财富大量转移到了海外。据《福布斯》杂志报道,过去5年中,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俄罗斯,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购买英国的住宅。与此相关的一个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年半,英国伦敦售价达千万英镑的大宅院一半以上被俄罗斯人买走,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俄罗斯人已经买下英国的半壁江山。

无疑,俄罗斯民众对于国内富豪普遍充满着仇视的心态。“民意研究全俄中心”进行的调查表明,只有7%的俄国人对俄罗斯出现如此众多的富翁感到自豪,39%的受调查者为此感到耻辱,许多人甚至称富豪榜是俄罗斯的“窃贼榜”。同样,莫斯科国家战略研究所就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一事先后进行了几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民众对霍氏的判刑表现得很平静,多达67%的人表示坚决拥护普京总统的决定,大多数人对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富人表现出强烈不满甚至憎恨。

因此,在俄罗斯当一名招徕眼球的富豪式人物已经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时甚至还是危险的。对于富人来说,虽然财富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但也使他们成了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近两年来,53.7%的富人家庭遭到过各种不愉快事件,是各种各样刑事犯罪案件的牺牲品。有些犯罪行为几乎是专门针对富人的,如抢夺、暴力威胁、敲诈和讹诈等。

熨平贫富差距长路漫漫

俄罗斯最近几年经济的超速增长使得贫困人口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新资料显示,俄国内穷人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减少,即由3年前的24%减少到目前的18%,而且穷人数量减少的趋势还会延续。按照俄政府计划,到2010年,俄国内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将减少到10%,到2015年减少到6%以下。但是,穷人绝对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贫富相对差距的缩小。普京总统在日前通过电视表情严肃地告诉俄罗斯人民,缩小贫富差距是他面临的最大任务之一。

俄罗斯政府对于收入重新分配的调控不力确实是亟须反思的。以税收为例,目前俄政府对所有人仍实行统一标准的个人所得税率,无论是贫民,还是亿万富翁,统一纳税13%,而且个人所得税率还是欧洲最低的。不仅如此,在大部分欧洲国家,从富人那儿征收的税用于向穷人发放补助,但在俄罗斯,个税只用于增加国库收入,再分配职能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正是如此,俄罗斯许多经济学家尖锐地指出,目前应该向穷人慷慨解囊的不是富人,而是国家。

俄政府目前也急于在这方面做出成绩。作为为解决贫富问题所打出的最新“组合拳”,政府决定将2007年俄平均最低生活费提高至4414卢布,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居民数量将减至14%。根据近日通过的2007年俄联邦预算法案,2007年最低劳动报酬将由1100卢布增至1400卢布,预算部门人员的工资将上涨15%,军人工资上涨26%-28%,退休金上涨20%。

显然,只有具有广泛基础的、持续性的增长才可能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减少俄罗斯的贫困。与此同时,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护承受力差的群体,使其不受价格放开和就业机会减少的影响,以及怎样通过加强现有的社会保障计划保证这些人的生活水准不至下降。因此,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助、俄罗斯政府正在极力推进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看点。

实际上,俄罗斯原本已经设计出了一套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对一些食品和其他消费项目的补贴、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儿童补助金等。养老金与失业保险是永久性的安全手段,它们能够在经济转轨时期起到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但是,俄罗斯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却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在养老金方面,虽然目前每4个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人领取养老金,但只有那些被认为承担最大风险的人的实际收入才能够得到保护,而且大约30%的养老金领取者取得的养老金低于估计的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而在失业救济方面,救济金不仅长期处于低水平,而且由于其与价格指数相脱离,救济金的使用效率实际处在不断下降过程中,更由于社会上对失业者的歧视,导致许多失业者没有登记申请救济。至于儿童补助金,由于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财政困难,许多儿童实际并没有得到补助金,而且平均儿童补助金仅为平均工资的4%。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政府对于救济金管理一直推行着地方和中央分散管理的机制,从而弱化了救济金的宏观平衡功能。例如,俄中央就业基金只占所收工资税的10%,而另外的90%则留在了地方。中央的这一份额很难满足失业人员增加因而财政收入基数减少的那些地方的需要。因此,俄罗斯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应当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低救济金应至少与维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相同,并充分加以保障,以使其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职能。

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匹配,目前俄罗斯社会保障部同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执行了一些以生活条件差的人员(包括残疾人)为目标的社会援助计划。社会人口保障基金,作为一项预算外基金,除了其他事务外,还参与了销售来自国外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社会人口保障基金由于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还广泛参与了创收活动,这些活动显然对穷人有所帮助,例如投资生产主要用于穷人消费的商品。

为了提高居民收入的透明度,俄罗斯税务总部门从5年前就开始收集俄公民收入的信息,并且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十分翔实的资料库,而按照俄税务总局的规定,收入超过100万卢布及10亿卢布的人将被分成两个档次重点监视,其目的就是为政府进行收入调控提供参考指标。

在俄罗斯谁是富人?

石油富豪 俄罗斯社会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包括近一半的富人均认为“诚实劳动并不能致富”。这反映了俄罗斯改革过程中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一个特点。认真研究俄罗斯富豪的发家史就会看到一个规律:俄罗斯富豪大部分出现在原料、资源开采领域,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行业造就的富豪最多,他们的财富数量也最可观。《福布斯》杂志评出的100名俄罗斯富豪中,有40人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行业有关。现在俄罗斯首富阿布拉莫维奇依然是石油大亨,此人个人资产高达180亿美元;而资产增长最快的富豪阿列克佩罗夫也是石油大亨,他个人资产一年之内增长86亿美元,净增比例达到200%。

显然,资源领域能够成为诞生富豪的摇篮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在私有化过程中,俄罗斯许多富人靠收购能源相关企业起家,他们不仅敏锐地把握了商机,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石油资产,再转手高价倒出,以此大发横财,而且在最近几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飞涨的市场背景中,他们也获得财富再次发酵的机会。

“新俄罗斯人” 现代技术需要大量职业技能和教育水平高的职员,其工资自然随着需求的增加而上涨,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俄罗斯经济结构目前正处于飞速升级过程中,因此,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雄厚技术与知识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员就成为了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强者。在10多年前国内进行疯狂私有化的时候,俄罗斯的许多青年奔赴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著名大学或专门商业学校里充电,如今他们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在西方建立起了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有了经商的经验,其中涌现出了不少的金融天才和大企业家。按照《福布斯》杂志的评价是:“他们挣钱靠的是自己的大脑,而非石油或者政治影响。”这类富翁的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并构成了俄罗斯的一个特殊阶层——“新俄罗斯人”。

私人部门就业者 体制性差别也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新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由于新技术缺乏和投资不足,其劳动生产力很低,除去那些从国外获得收人的以生产原料为主的部门(首先是石油生产部门)外,大多数的处境都很凄惨;国家拨款状况不佳,工资停发或延后发放。另一方面在文化、教育、科学诸领域工作的人们,只能依靠国家保障其生活,但所得工资相当之低,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绝大多数居民的收人比以前大为减少,甚至困苦不堪。与此相对应,在私人经济部门中,报酬虽有时低于改革前的数额,但要比国有部门高得多,而且准时发放工资。

服务业从业者 由于经济的加速转型,俄罗斯经济结构中的生产部门不再占优势,代之而起的是日益蓬勃的服务业,由此对居民的社会职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居民在私人开办的商业、服务业中从业的人数剧增,资本剥削劳动的范围扩大,新冒尖的企业主也由此增加了收人。虽然单从私人企业主的增加数来看目前并非显著,而且他们的人数不多,但据俄罗斯官方统计,这些服务行业新兴企业主获得的收人所占的比重已经差不多相当于全国居民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社会转移支付的规模。居民中多种群体拥有财产状况的差距被成倍地拉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03
罗斯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科技比较发达,但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力衰退,俄罗斯对中国人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弱。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以石油出口拉动的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再加上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治趋于稳定,民众的自信心逐步增强。
为此我们还采访了两位曾经去过俄罗斯的专家学者,向我们讲述他们看到的新俄罗斯。

采访对象之一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金重远

上个世纪50年代,金教授曾在前苏联学习多年。
对于俄罗斯国家年,金教授认为它和此前的法国文化年有些不同,不仅规格不同,而且“国家年”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并不局限于文化展示。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讲,俄罗斯文化如今对中国民众的吸引力不会高过法国文化。
因此,金教授觉得俄罗斯国家年更重要的是提升双方在经济以及其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采访对象之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室主任陆钢

2005年,陆钢走访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圣彼得堡。虽然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里,俄罗斯还依稀带着很多前苏联的影子,但是陆钢见到的当代俄罗斯确实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

近些年来,俄罗斯经济稳步增长,国家政治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金教授回忆,在以前,很多人手中有钱却买不到东西,比如小汽车。以前莫斯科的小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百万,很多普通人家里都有小汽车,但当时的小汽车质量不高,供选择的种类也少,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与叶利钦时代相比,那时候由于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停滞,不仅物质生活不丰富,食品短缺也是常有的事情。普京上台后,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大量外国商品进来,生活丰富多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领导人:普京高于叶利钦

金教授经常会和一些俄罗斯人聊天,在谈到现任总统普京时,很多俄罗斯人都认为普京的治国水平明显要高于叶利钦,叶利钦可以说是个“粗人”,经常酗酒,因此误事不少。
而相比之下,普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克格勃工作的时候就长驻前东德,因此对西方和俄罗斯都比较了解,思维比较开放。领导人素质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相当重要,现在的俄罗斯能够发展起来与普京个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生活:曾想回归西方文明

现在的俄罗斯在文化方面受西方国家的影响着实不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喜欢西方的文化。其实在前苏联时期,年轻人就喜欢西方的东西,收听西方电台的摇滚音乐。尤其是在叶利钦时代,他就曾经提出过要让俄罗斯回到西方文明的怀抱这样的口号,认为西方文明一切都好。然而现实是严酷的,叶利钦逐渐发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并不是那么友善,到处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因此不能过分亲近西方,不过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普通年轻人对西方文化还是相当热衷的,而在俄罗斯的知识界就一直有一派是亲西方的。

大国信心:谈不上雄心勃勃

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加快,国力恢复,很多分析家觉得俄罗斯有朝一日仍能再现昨日雄风,与美国一决高下。对于这样的说法,金教授认为俄罗斯资源丰富,人口又相对较少,一有机会这样的国家容易翻身。再加上这些年油价上扬,俄罗斯的国库自然就殷实不少,普京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上帝对俄罗斯不薄,赐给了他们那么多资源。不过对于国家的复兴,一些俄罗斯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心态比较平和,虽然对普京的执政比较满意,但还谈不上雄心勃勃,相对还是比较冷静的,毕竟俄罗斯的人均GDP也才5000美元左右。但相比于以前,很多俄罗斯人那种失衡、迷茫的心态来讲还是自信了不少。当时俄罗斯自己都不知道前苏联怎么会顷刻间解体,对现实非常愤怒,如今情况有所改善。

莫斯科像北京,圣彼得堡像欧洲

陆钢在莫斯科主要忙于学术访问,只是感觉莫斯科就像我国的北京。
作为一国之都,来自国内四面八方的人很多,莫斯科人气确实非常兴旺。由于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发展,莫斯科街头也能见到很多尘土飞扬的工地。
去过莫斯科的人都说那是一个物价高昂的城市。陆钢也说,他在莫斯科住的一家涉外宾馆,因为是旅游旺季,一晚的费用是120美元。和他去过的中亚国家相比较,如此高价并不让人舒服多少。
而圣彼得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城市。那里人口不多,城市绿树如茵,环境相当漂亮。圣彼得堡人的生活也过得休闲舒适,个人修养令人赞叹。

并非“两头尖,中间大”

俄罗斯社会经历上世纪末的大转型之后,到现在已经15年。可是陆钢还没有发觉俄罗斯有一个稳定的类似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或者说,俄罗斯并不存在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社会结构。收入两极分化在俄罗斯依旧严重。富豪的一掷千金,难以想象。对穷人而言,幸亏俄罗斯的社会保障还沿袭过去,倒还不至于活不下去。
然而,陆钢接触到的俄罗斯知识精英,如大学教授,他们的收入水平有些出人意料。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师月收入1000美元左右。在莫斯科,这点钱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所以那些教师不得不积极从事兼职打工。
第2个回答  2019-11-07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争夺权力的斗争拉开了帷幕,经过几轮较量,赫鲁晓夫最终掌握了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赫鲁晓夫刚刚尝试搞了一些改革,就于1964年被赶出了政治舞台,从此,苏联进入了“停滞时代”和短命而频繁更迭的老人政治时代,一直到1985年比较年轻、富有朝气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才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时,一方面是苏联社会官僚特权阶层已经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贪污盛行、腐化成风,官员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投机倒把,非法生意、“影子经济”和黑市交易已经形成气候,另一方面是刚刚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推出了《改革与新思维》。正是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的一两年内苏联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合法生意人和大规模的私营企业。随着《个体劳动法》和《合作社法》的颁布,私营者或者国有企业建立起了成千上万个合作社,无数“记账式”卢布通过合作社变为现金,外贸自由化开辟了签订大标合同的可能,第一批“大款”开始在苏联社会应运而生。随着1991年底苏联解体、民主派上台执政、实行价格自由化,俄罗斯新富豪们敛财的环境更为宽松,暴富的机遇也更多了,他们利用各种关系获取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按照国内价格在俄罗斯买进石油和石油制品、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木材、化肥、皮毛等原料,然后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倒手出境,这样一转手就可以在一夜之间获取暴利,而一般来说在当时能够搞到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的主要是有权力背景的俄罗斯富豪或者干脆就是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在短短二十年的转型过程中,俄罗斯涌现出了一大批身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资产的新富豪,他们积累财富速度之迅猛为世人所惊叹,同时他们敛财的手段和路径也为世人所好奇。2000年前,俄罗斯尚无一人入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到2003年就已经有17名亿万富翁榜上有名,其人数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名列第四;2004年5月,《福布斯》确定:身价至少达10亿美元的俄罗斯富翁为36人,亿万富翁的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个人数在2006年增至44人,2007年增至53人。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为俄罗斯首富的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的个人资产为80亿美元,而到2004年就达到了150亿美元。2006年俄罗斯首富的桂冠则被俄罗斯新富豪的后起之秀——俄罗斯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维奇摘取,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80亿美元。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俄罗斯大富豪的人数在增加,而且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中等富豪人数以及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的俄罗斯小富豪的人数也在增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当年叶利钦把俄罗斯给弄独立了以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搞的类似于我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类似的形式,只不过俄罗斯的“一部分人”这个群体没有大范围扩大,出现了政治、经济和黑手党在许多城市浑为一体的现象,相比之下我国的改革就成功多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9-03
侵吞国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