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如何形成的?

如题所述

如果给风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可以这样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就叫做风。风是由于空气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移动的结果。

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地表面受太阳照射不均匀,某地温度高,空气就会往上升,那么周围的空气就会过来补充,这样,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比如说,北风是指从北向南吹的风,而向北吹的风是南风。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海面的物体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分为13个等级。歌诀如下:
  零级无风,烟往上升,水面无波,一切不动;
  一级软风,软弱没劲,烟随风倒,草叶微动;
  二级清风,树叶有声,人有感觉,扬帆船动;
  三级微风,水起波纹,迎风旗展,树枝晃动;
  四级和风,呼呼有声,灰尘四起,纸随风动;
  五级轻风,骑车费劲,水波起伏,小树摆动;
  六级强风,电线发声,撑伞困难,大树枝动; 
  七级疾风,迎风难行,电线呼号,全树摇动;
  八级大风,江河浪猛,折毁树枝,砂石移动;
  九级烈风,风倒烟筒,小屋受损,房瓦移动;
  十级狂风,拔出树根,陆地少见,船不敢动;
  十一级暴风,气势凶猛,陆上更少,大船摆动;
  十二级飓风,破坏更凶,海浪滔天,轮船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1
通俗地说,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空气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高纬度与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做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地球的自转会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力,这被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量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气流向左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除此之外,地面风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地形的影响。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9-02-06
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地表面受太阳照射不均匀,某地温度高,空气就会往上升,那么周围的空气就会过来补充,这样,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比如说,北风是指从北向南吹的风,而向北吹的风是南风。风向指气流的来向,常按16方位记录。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 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可以小于0.1米/秒。把风力分为13个等级。歌诀如下:
零级无风,烟往上升,水面无波,一切不动;
一级软风,软弱没劲,烟随风倒,草叶微动;
二级清风,树叶有声,人有感觉,扬帆船动;
三级微风,水起波纹,迎风旗展,树枝晃动;
四级和风,呼呼有声,灰尘四起,纸随风动;
五级轻风,骑车费劲,水波起伏,小树摆动;
六级强风,电线发声,撑伞困难,大树枝动;
七级疾风,迎风难行,电线呼号,全树摇动;
八级大风,江河浪猛,折毁树枝,砂石移动;
九级烈风,风倒烟筒,小屋受损,房瓦移动;
十级狂风,拔出树根,陆地少见,船不敢动;
十一级暴风,气势凶猛,陆上更少,大船摆动;
十二级飓风,破坏更凶,海浪滔天,轮船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30
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地表面受太阳照射不均匀,某地温度高,空气就会往上升,那么周围的空气就会过来补充,这样,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天气预报中所说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比如说,北风是指从北向南吹的风,而向北吹的风是南风。风向指气流的来向,常按16方位记录。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 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可以小于0.1米/秒。把风力分为13个等级。歌诀如下:
零级无风,烟往上升,水面无波,一切不动;
一级软风,软弱没劲,烟随风倒,草叶微动;
二级清风,树叶有声,人有感觉,扬帆船动;
三级微风,水起波纹,迎风旗展,树枝晃动;
四级和风,呼呼有声,灰尘四起,纸随风动;
五级轻风,骑车费劲,水波起伏,小树摆动;
六级强风,电线发声,撑伞困难,大树枝动;
七级疾风,迎风难行,电线呼号,全树摇动;
八级大风,江河浪猛,折毁树枝,砂石移动;
九级烈风,风倒烟筒,小屋受损,房瓦移动;
十级狂风,拔出树根,陆地少见,船不敢动;
十一级暴风,气势凶猛,陆上更少,大船摆动;
十二级飓风,破坏更凶,海浪滔天,轮船翻动。
第4个回答  2017-01-13
风的形成乃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
运动
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地球在自转,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地球大气运动除受气压梯度力外,还要受地转偏向里的影响。大气真实运动是这两力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地面风不仅受这两个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响,山隘和海峡能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还能使风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却磨擦大使风速减少,孤立山峰却因海拔高使风速增大。因此,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较为复杂。

在有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所谓的海陆风也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间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风。这是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

此外,不同的下垫面对风也有影响,如城市、森林、冰雪覆盖地区等都有相应的影响。光滑地面或摩擦小的地面使风速增大,粗糙地面使风速减小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