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求回答!!!

  大生纱厂是清末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分析:其一,对大生纱厂创办时张謇招股难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非官非商亦非买办的身分是他招股集资屡遭挫折的根源。   其二,对大生纱厂实行的“官利”分配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官利”制度的实行,受当时整个社会高利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不能把大生纱厂此后的困境简单归结于官利制度。   其三,通过大生纱厂股东大会,分析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中国股份制企业成长发展的状况。
  总的来说,在我国的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及清政府的腐败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体制的影响致使我国在近代的私营企业几乎为零 而在民国建立之后虽然民营有过短暂的春天但整体而言而受帝国主义的各种盘剥 而大生纱厂的整个历程可以说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我们通常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而这种缩影实质上是我国整个近代手工业的凄惨缩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7
张謇的场子,创办的时间足够早,且经历了晚清,北洋,国府,新中国的各个时期。
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艰难时期,改造时期。
以大生纱厂为例
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的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66年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