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如题所述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译文】
  读书把看一遍就能背诵当作本领,最是对读书没有好处。
  眼里看的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好像看着歌舞场里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千百年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到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他翻阅过几千百遍啊!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1]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深入越不知它们的尽头在哪里。即使是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发于本愿从容不迫的实行地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的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的功夫。苏东坡读书一般不需要超过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书辛苦,可苏东坡却洒然不倦。怎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草草地结束学习这件事了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读过的书一生不看第二遍,因此最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何况看一遍就能背诵,就有了什么东西都要背诵的弊端,例如《史记》130篇中,以《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会写得最好。反复诵读使人欣喜悲泣的就这么几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不懂读书方法的蠢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位低俗的戏曲及打油诗。如果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橱柜,臭油坏酱都放在里面,他的品味低俗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