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定性分析的依据:紫外光波长具有一定的范围,不同的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不一样,比如甲物质在紫外的a和b波长处有吸收现象,而且在a处达到最大吸收,则甲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a。不同的物质的这种波长不一样。

2,定量分析依据: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物质浓度和吸收波长的强度成正比关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

扩展资料:

紫外分光光度计注意事项:

1,开机前将样品室内的干燥剂取出,仪器自检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室盖。

2,比色皿内溶液以皿高的2/3~4/5为宜,不可过满以防液体溢出腐蚀仪器。测定时应保持比色皿清洁,池壁上液滴应用擦镜纸擦干,切勿用手捏透光面。测定紫外波长时,需选用石英比色皿。

3,测定时,禁止将试剂或液体物质放在仪器的表面上,如有溶液溢出或其它原因将样品槽弄脏,要尽可能及时清理干净。

4,实验结束后将比色皿中的溶液倒尽,然后用蒸馏水或有机溶剂冲洗比色皿至干净,倒立晾干。关电源将干燥剂放入样品室内,盖上防尘罩,做好使用登记,得到管理老师认可方可离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朗伯比尔定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9

定性分析:紫外光波长具有一定的范围,不同的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不一样,比如甲物质在紫外的a和b波长处有吸收现象,而且在a处达到最大吸收,则甲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a。不同的物质的这种波长不一样,这就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定量分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物质浓度和吸收波长的强度成正比关系,这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依据。

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253.65nm,275.28nm,296.73nm,313.16nm,334.15nm,365.02nm,404.66nm,435.83nm,546.07nm与576.96nm。

扩展资料:

测定注意事项: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一般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读数,以在0.3~0.7之间为宜。仪器的狭缝波带宽度宜小于供试品吸收带的半宽度的十分之一,否则测得的吸光度会偏低。

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小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收度不再增大为准,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光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或由仪器自动扣除空白读数后再计算含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2

其依据为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光谱法(spectrometry)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可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或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或分为能级谱,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自旋及核自旋谱等。

分光光度法是光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扩展资料:

对溶剂要求:

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例如甲醇、乙醇的截止使用波长为205nm 。另外,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干扰吸收。

因此,在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即将溶剂置1cm石英吸收池中,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光度。

溶剂和吸收池的吸光度,在220~240nm 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2

定性分析:紫外光波长具有一定的范围,不同的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不一样,比如甲物质在紫外的a和b波长处有吸收现象,而且在a处达到最大吸收,则甲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a。不同的物质的这种波长不一样,这就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定量分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物质浓度和吸收波长的强度成正比关系,这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依据。

因分析试样用量和被测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等。后推广为在明确划分物质种类的前提下,即把物质定性以后,具体分析物质的强度、刚度、范围变化量指标。在“量” 的方面分析物质,适于分析危险损失发生的概率、频率和损失程度等量度指标。

扩展资料:

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借分析者的直觉和经验,以及凭借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

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

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量分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这样说吧:紫外光波长具有一定的范围,不同的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不一样,比如甲物质在紫外的a和b波长处有吸收现象,而且在a处达到最大吸收,则甲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a。不同的物质的这种波长不一样,这就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物质浓度和吸收波长的强度成正比关系,这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