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哪些课程?

如题所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有:

1、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地区调度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化和负荷控制等三个方面。管理系统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主要项目有电力工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资料检索以及设计和施工方面等。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后,现在发展到了微机保护阶段。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3、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根据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 U.K.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的定义,嵌入式系统为控制、监视或辅助设备、机器或用于工厂运作的设备。与个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执行的是带有特定要求的预先定义的任务。

4、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讲述系统控制科学中具有新观念、新思想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但是在民用领域即实际生活中有很严重的脱节。

5、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和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

参考资料:电力系统自动化-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不同的学校较为细节上的课程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讲课程主流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专业基础课:PLC编程、工程力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

主要专业课: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专业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拓展资料: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实验、管理及开发等各个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学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是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在毕业就业前景上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研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应用领域的工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31
就自动化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现状与发展、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作了一番分析,进而探求出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及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地位与作用; 发展前景; 就业分析

· 现今工科类院校,绝大多数都开设有自动化或与自动化相关的专业,目前招生情况虽比不上某些热门专业,但可以说还是较红火的。我们在这里论述的问题是,这个专业目前招生规模能否适应4 年乃至以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没有进一步扩大招生的必要。
首先,明确一下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归集目前各大学对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的介绍,通用描述是:培养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及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明确了目标,就围绕着这个目标,来看看它的地位与作用、现状与发展、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等,进而探求它的发展前景如何。
1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及其它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1. 1  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支柱,地位重要自动化技术是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门控制技术,它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所涉及的领域或技术层面就目前情况而言可包括:

· (1) 电能和电力输配;

· (2) 功率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

· (3) 电机与电力拖动;

· (4) 电气测量与检测技术;

· (5) 电器元件及电器控制、PLC 控制技术;

· (6) 新型电源与电力电子装置;

· (7) 节能技术和谐波抑制;

· (8)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等。

· 就目前发展看,自动化技术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采用设备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了从规划设计、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等功能的自动化控制。所涵盖内容从最底层的感应元件、传感器到执行机构、自动化监测系统等非常广泛,是现代化工
业建立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技术,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改善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本世纪
工业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其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
1. 2  自动化技术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作用突出
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体现在,它面向整个工业领域,是连接传统与现代工业的纽带,是把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性手段。在矿山、石油、建材、化工、制药、轻工、电力、汽车制造业以及军工等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无不依赖于控制技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近十几年我国国民经济GDP 长期保持7 %以上的增长率,近两年我国汽车工业保持15 %以上的增长率,其原因之一就是源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与提高,是自动化技术在起主导和支撑作用。特别是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气及对电气的控制技术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技术支持,无论是在对大中型企业传统工业技术的技术改造,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高效节能的发挥,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当今诸多高新技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到各个工业部门,其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或正在对
诸如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参加国际大家庭的激烈竞争,乃至对国家国防军力的强大与现代化程
度等中日益凸现出来。
2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2. 1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还比较落后
自20 世纪8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取得相当成绩,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水平现时还处于比较稚嫩和脆弱时期,运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自动化水
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家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技术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吴澄先生指出:自动化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由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我国传统工业的落后
现状,国家将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使我国工业技术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自动化技术
的采用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诸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对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建立
自动化工业体系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应用技术,所,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市场广阔。
2. 2  用自动化技术改造现有工业任务繁重,人才需求量较大目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冶金及石化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淘汰原有工艺设备,进行老企业的一系列技术改造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而在这些技术改造当中,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改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而其中又以中小规模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技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生产过程除了少数是企业的主工艺流程外,相当多的则是与主工艺流程配套的辅助生产流程。这些中小规模的生产过程中,原有的自动化检测控制仪表及电气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采用当代较新的控制技术,改善其自动化条件已势在必行,而中小型控制系统的应用则成为这一系列技改的主流。如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我国石化企业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检测系统大多采用电磁型和晶体管保护,而90 年代以后,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变配电综合电气控制自动化系统,逐步在石化企
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再如我国现有工业锅炉39 万台,3 种类型(生物、酒、调味品) 25m3 工业发酵罐36 万台,都缺乏有效的专用自动控制系统,所以,在这方面技术改造的市场需求相当大。国家统计局最新研究报告预计,中国汽车产量在2003 年超过法国,从而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及汽车工业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相当广泛的一个工业领域,一部现代汽车就是一个自动化集成的系统,所以,这预示着自动化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内将具有相当的需求量。
3  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3. 1  我国现有专门技术人才难以支持国家现代化发展当今,信息化产业的浪潮席卷全球,以信息化为发展目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升温状态,对于类似于中国这样的一个有机遇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大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更加不可忽视。据北京有关研究部门统计:现在中国制造业生产规模仅为
美国的1/ 5 ,日本的1/ 4 ,行业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4. 38 % ,日本的4. 07 % ,德国的5. 56 %;而制造业行业的总产值仅为美国的1/ 9 , 日本的1/ 4 ;人均产值仅为日本的1/ 40 。可见,在全球的制造行业中,中国制造业的可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是一个可以迅速提升和大力发展的行业。在这个行业的提升过程中,技术人才的大批采用更是不可忽视或缺少的。但是,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揭示,我国第一产业半数以上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严重影响第一产业人口转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的我国第二产业,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不足6 % ,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4 年,仅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与日本的同行业相比,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差3 年左右。我国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比例与日本差距更大,在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一指标分别相差5 倍左右。第二产业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难以支撑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目前还难以确立中国
“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所以,大量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是必须的。
3. 2  制造业对专业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在激增据国家人事部有关统计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急
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8 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
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上海市教育研究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今后10 年内,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大力
发展6 大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6 大技术可形成9 大高科技产业: 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智能机械、软件、超导体、太阳能、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这些新技术和人才需求的背后,都有自动化专业的背景。据2002 年湖北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技术统计,IT 业在去年的就业形势有所下滑,但是有关自动化及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专业重新升温,人力资源市场化的这种变化形势也恰当的反映了当今中国制造业强劲发展的一种势态。
3. 3  现有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贮备能力不足
根据湖北省2002 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统计,在湖北省招生的222 所二类理工科院校,有76 所学校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学员,比例为34 % ,招生总人数为1084 人,占二类理工科招生总人数(20372) 的5. 32 %。显而易见,这种人才储量是不能够满足今后制造业和应用领域的发展和需求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有能力的院校中增设此专业,增加招生人数,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更多可用的人才。据2000 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科就业率统计:电工类为86. 2 % ,仪器仪表类为90. 0 %。这个统计数据告诉我们,随着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内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形势是非常看好的。综上所述,自动化专业是科技发展必须,社会进步必须,国防建设必须,国家发展必须,是融合当今现科学技术、很具发展前途的一个朝阳专业,具有大力培育和发展的必要。
3. 4  自动化技术是新的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自动化等) 来改造旧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提高管理及经营水平的政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策,就是例证。可以深信,国家的这个政策必将促进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和对我国工业、管理和国防的现代化发生巨大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1-11-30
专业基础课有:PLC编程,工程力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控理论等。

主要专业课有: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专业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0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应用知识,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电气专业的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属于比较难的,一般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较高。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高低压电器、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建筑供配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