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引起火灾有哪些方面?

如何防止电焊火灾。

1. 任何火灾的预防,都是以破坏物质燃烧条件为基础的。因此,预防电焊火灾,必须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控制作业环境、加强监督管理、增强火灾扑救能力等方面为重点。

2.1 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加强对电焊作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我国电焊行业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大多数从业人员尚处于无组织、无归口部门管理的状态,为改善这个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从业群体消防管理无人抓的局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应尽快明确相应的行业管理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政府领导、行业管理、从业人员参与、消防监督”的消防工作机制。在电焊作业中,严格实行“电焊作业持证上岗制度”、“危险场所动焊审批制度”、“危险场所动焊监护制度”及“焊前焊后检查制度”等,全面推行定员、定职、定责的责任制,实施全员、全过程的消防安全管理。

2.2 加强系统化的消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1)要加强电焊从业人员组织管理,使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系统有序运作。对于企业中的电焊员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对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无管理单位的电焊从业人员,行业管理部门应进行归口管理,组织培训。消防监督机构应适时对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消防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重点应围绕焊接工艺的防火防爆炸知识,主要包括消防专业基础知识、灭火的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分类,各种可燃性液体气体的爆炸预防,焊、割作业中的防火技术等。通过系统有序的培训,努力增强整体电焊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使其在作业中不仅能做到预防火灾,而且能在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下进行正确处理,从而达到控制火灾的目的。

2.3 采取针对性措施,创造良好的电焊作业安全环境

  (1)电焊作业前,应对作业场地进行充分的消防安全检查,对于周围存在可燃性物品的场所,应将可燃性物品清除,使可燃性物品与作业地点的间距不小于10m。作业场所内的可燃性物品无法搬移时,应采用喷水的办法,将可燃性物品浇湿,以增强其耐火能力。对可燃性气体或液体管道、容器进行电焊作业前,应采取置换、清洗等方法,将容器或管道内的可燃性气体、液体置换出来或清洗干净;

  (2)电焊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全面细致的场地清查,防止留下未完全熄灭的火种;

  (3)针对不同的作业场所和作业对象,应配备一定数量和相应型号的灭火器材,以便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扑救。

  电焊作业的危险性、从业人员的动态性及作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电焊作业火灾预防难度不断增加,需要从业人员多加努力,以进一步预防和减少电焊作业火灾事故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一、无证上岗作业。许多施工单位特别是个体承包者为省钱、省时,追求更多的利润,往往雇用一些没有经过正规消防培训、考核的电焊作业人员。他们多半属于进程务工人员,绝大多数未经岗前培训,缺乏消防安全常识,盲目蛮干,以致酿成火灾事故。

二、操作工缺乏安全常识。据有关资料表明:电焊时产生的高温可达3000~6000℃,且有大量的火花喷出和灼热的铁屑飞溅,尤其是在基建工地、临时场所及非专用房间内进行电焊时,飞散的火星如落在可燃物上很容易引发火灾;金属构件经过电焊后温度很高,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仍有可能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若焊后不待冷却就随便存放,也会引起可燃物燃烧;电焊时产生的高热能通过金属构件传导到另一端,可引起金属构件另一端的可燃物发生燃烧;电焊机的接地回线由于联接处有较大电阻,能产生电阻热,或在引弧时由于冲击电流的作用会产生火花,也可能引燃可燃物。

三、少数作业忽视消防安全。一些个体承包者消防意识淡薄,不愿在电焊作业安全防护上投入人力、资金,甚至漠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章不循,不听从提醒,不服从管理,违章作业。他们将降低成本同建立健全劳动生产安全规范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利润,忽视了安全的投入,不能正确理解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结果的内在关系。在一些重大火灾事故中,焊工就是在作业时思想上麻痹大意,防范意识淡薄,在事故隐患已有预兆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才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