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风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雷电的形成种类及其危害雷电的形成:雷电是一种极为宏伟壮观的自然现象.在雷电的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团带有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产生异性电荷.当这些云团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的云团之间或云团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就可击穿空气(一般为25-35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这种游离放电为"先导放电",云团对大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团向地面跳跃(梯级)式逐渐发展的,当它到达地面时(高出地面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主放电。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内;

参考资料:http://tag.csdn.net/Article/3f57d43a-65ca-492a-a93f-8b9e8bd69c94.html

风的形成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在气象上,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或风力)来表示。风向指风的来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度来表示。以360度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量度。风速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空气的行程,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来表示。1805年,英国人F.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几经修改后,得出了风力等级表。

风力等级表

风级和符号 名称 风速(米)*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0.0
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
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3.0
7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
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11.5
12 飓风 32.7- 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14.0

参考资料:http://weather.inhe.net/qixiangkepu/feng.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0
是一种大气现象。
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
当大气层电荷不断地在云层集结。如果电荷量变得足够强大,就会发生闪电。当闪电横穿天空时,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气变热。变热了的空气迅速膨胀,并象发生爆炸那样猛烈地向四周冲击。这样就引起了巨大的声波,这种声波我们听起来就是雷声。
雷电最常见的是线形雷,危害最大,有时也能见到片形雷,个别也会出现爆炸的球形雷。在放电区域,电流会高达几百千安培、电压有数百万伏,破坏力十分巨大,如触及树木或房屋则被击倒,触及人畜则被电死或烧焦,酿成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