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广州地区有哪些著名的佛教和道教景点吗?

如题所述

道教——三元宫
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始建。是晋代广州最大的道教寺院,初名越冈院,唐改为悟性寺,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

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代己亥年(1899),1910年代遭受战乱破坏,但从遗迹可见,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匾额、门饰、石狮等,装饰以精致雕刻。
1915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黄大仙的画像、灵签和药签到香港,于1921年建成香港黄大仙祠,因而深受海内外华人信仰和祀奉。

盘古王庙位于花都狮岭镇北面的盘古王山,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光绪二十七年(1909年)重建。民间传说盘古王是开天辟地的神,生于天地混沌中,所有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都是他身体各部分变成。后人为纪念他,建盘古王庙。

广州漱珠岗是著名名胜古迹。位于珠江南岸新港路五凤村(宋时称万松岗)。清道光年间道士李名彻(道号青来)见此岗“山环水曲,松石清奇”,遂取名漱珠岗.岗上有李氏募建的纯阳观,成于道光六年(1826),以观中供奉纯阳真君得名。观傍山构筑,布局谨严,简朴古雅。观后有朝斗台,用花岗石砌筑而成,乃李名彻晚年为观测天象而筑,是广州地区仅存的古代观象台。近代漱珠岗曾是文土诗酒结社之所。留有“梅社”两字石刻.纯阳观的左前方原有阮元主建的杨孚祠,今已不存。
小楼仙源位于荔城北13公里的小楼墟,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故乡。有何仙姑家庙、古井、盘龙古藤等历史文物,故名“小楼仙源”。 传说中的何仙姑,本是增城小楼人,得道升仙之后,乡人建了何仙姑家庙,世世代代供奉她。海内外善信都信其灵验,因此香火旺盛。何仙姑家庙内的古井,泉水清冽,瓦顶上长着一棵桃树,名曰仙桃,一年四季不用浇水。或遇天旱也不枯萎,年年结果,售价昂贵。 盘龙古藤占地五百多平方米,古藤攀缠古榕生长,叶茂枝繁,一片浓荫,有如巨龙起舞,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夏日白花盛开,香气袭人。据专家考证,古藤乃全省之冠,东南亚罕见,因而千年古藤之名在省市乃至东南亚、港澳台胞中四处传扬,慕名来参观者,与日俱增。无独有偶,古藤附近,还有一棵百年龙眼树和盼抱树(俗称)依偎在一起,形成与古藤相对的姐妹树。
南沙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占地278亩,投资近5000万元。
“广东圆玄道观”位于广州市 新华镇西面的毕村附近,由香港圆玄学院出资兴建,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开放。经过近几年的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占地面积有近百亩,形成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圆玄道观是非牟利慈善福利机构,以发展道教学术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祗,发扬孝亲敬祖,慎宗追远的美德;兴扶老携幼,兴学育才为宗旨,同时亦是游客游览观光的胜地。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南岗镇庙头村。南海神庙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庙内现存文物众多,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第1至第8号均在神庙内 ,如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已有390年历史,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庙西章丘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处,亭内立有苏东坡诗碑。南海神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的“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之一。
何仙姑家庙风景区占地约1000亩,连接家庙和古藤的400米路将修建一条仿唐古街,家庙后山仙姑塔周围将兴建200亩的仙桃园。据了解,增城小楼何仙姑旅游文化效应已初步显现。仅今年“三八”期间,到何仙姑家庙的游客达到6000人次。
何仙姑家庙内有一棵百年瓦上桃树,让人称奇的是,瓦面上生长的一棵直径约5厘米粗的桃树,无人管理而年年开花结果。当地群众称为“仙桃”,多年来,每年都被港澳游客定购,仙桃的价格逐年增加,去年内部义卖仙桃8颗总价是13万元,最贵的一颗为5万元。
广州仁威庙坐落于龙津西路庙前街,旧泮塘乡内。该庙始建于宋皇?v四年(1052年)。自宋以来,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五仙观
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 展开

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地势而建,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房、三元殿、廊庑等,现仅存头门、后殿和东西斋房部分旧建筑。头门上石匾有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4个大字。后殿是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琉璃鳌鱼宝珠瓦脊,立面造型比例适度,保留有早期建筑的遗风,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五仙观还保留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14块,石麒麟一对。原有五仙塑像,年幼的在中间,手里拿着稻穗,年长的四位在左右,手里分别拿着黍、稷等谷穗。

佛教——六榕寺
位于六榕路。寺塔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479)。梁大同三年(537),诏许昙裕法师在此兴建一华丽的木塔,供奉从海外携回的佛舍利,赐名宝庄严寺舍利塔。北宋初年,焚于火,寺仍存而塔已湮灭。宋端拱二年(989)重修寺院,改称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主簿林修与信士王衢归沙门道琮于舍利塔故址重建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故易名千佛塔。元符三年(1100),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来寺,见塔畔植有苍翠的榕树6株,欣然手题“六榕”寺榜,后来遂称六榕寺。千佛塔于清初重修后,因塔身檐壁色彩斑斓而有花塔之称。

正果寺,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3年),明朝成化年间重建,经历清嘉庆二十二年、光绪三年两次重修,相传“正果佛爷”----本地人称“牛仔佛”是宋朝的一个牧童,他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宋皇得知,即为其塑金身制成佛像,并建正果寺以纪念他。现保存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栋,抬梁式、硬山顶、歇山顶兼并的古建筑物。正果寺最大的特点是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整座建筑古色古香,巍峨壮丽,尤以三托:“莲花托、燕子托、龙凤托”;三雕:“石雕、木雕、浮雕”著称于世,充分体现了明朝时代岭南民间古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整座建筑装饰得最华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屋顶脊饰。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那蹲伏在屋沿垂脊上的一对陶塑狮子,全身青绿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像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把狮子装饰放在垂脊上,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屋顶正中的横脊上,有以唐僧师徒西方取经为故事体裁的脊饰。这种独特的装饰,广东人称为花脊。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石雕做脊基,上层为二龙戏珠的陶塑。

华林禅寺
位于广州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 展开

位于广州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
华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该寺住持抵园和尚奉诏始建宽31米、深44米、总面积为1364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除供奉三宝佛外,还陈列着神态各异的泥塑五百罗汉像。另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木雕像,该木雕像现存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罗汉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3
佛教:六榕寺、光孝寺、海幢寺、华林寺
道教:黄大仙、三元宫
第2个回答  2011-11-24
三元宫、漱珠岗、佛山祖庙、罗浮山、正果佛岩、南沙天后宫、萝峰寺、南海神庙、纯阳观、海幢寺、仁威庙、华林寺、六榕寺、光孝寺、五仙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03
道教有:黄大仙、三元宫
佛教有:六榕寺、光孝寺、海幢寺、华林寺
第4个回答  2011-11-23
光孝寺、黄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