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民俗文化探究的论据和论证

如题所述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
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
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
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
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
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
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
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
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
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