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的改版

如题所述

《解放日报》创刊以来,一直受到毛泽东的关注。1942年1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解放日报》的工作问题指出:社论、新闻、广播三者应并重。重视社论与专论,并出题目分配中央同志写文章,报社要组织写文章的工作。报纸的第三版和第四版应贯穿党的政策,题材应切实,文字应通俗。要组织新闻,在新闻中表现党的路线。中央各部委应组织自己的新闻。各部委要写新闻稿、评论稿。毛泽东还谈到广播,他说:广播比3000份报纸更重要,要成为第一位的工作。党务广播材料,要求中央各部委、西北局每月至少一条。
1942年2月2日,《解放日报》在三版右下角不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毛泽东昨天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发表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的消息。1942年2月10日,在三版左下角同样不显著的位置,报道了8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发表《反对党八股》文章的消息。
1942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解放日报》的工作问题。毛泽东发言指出:《解放日报》还没有充分表现我们的党性,主要表现是报纸的最大篇幅都是转载国外资产阶级通讯社的新闻,散布他们的影响;而对我党政策与群众活动的传播,则非常之少,或者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报纸应以自己国家的事为中心,《解放日报》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国抗战、我党活动和根据地建设上面,要反映群众的活动,充实下层消息。毛泽东提议根本改变《解放日报》办报方针,使它成为贯彻我党政策与反映群众活动的党报,会议同意毛泽东的上述意见,决定委托秦邦宪根据会议的讨论,拟出改革方案,提交中央讨论。在新方案实施前,先进行改造。
1942年2月20日,《解放日报》召开编委会,传达毛泽东的意见:我们的报上不能反映党的消息的原因,不仅是报纸本身的缺点,而且延安各机关要负责。以后希望各部门的负责同志注意,尤其各机关的政治秘书要报道这些消息。1942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秦邦宪提出的《解放日报》改造草案。毛泽东发言说:我党现有80万党员,50万军队,但党报是弄得不好的。我们起已开始改造党的工作,但党报尚未实现彻底的改造。中央要抓住党校、党报、中宣部三个重要工作。党报是集体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对党内党外影响极大,是最尖锐的武器。要达到改造党的目的,必须首先改造党报的工作。报社的同志要了解经过党报来改造党的方针,报社的同志没有了解这个方针。报纸必须地方化,要反映地方情形。党报要反映群众,执行党的政策。毛泽东还指出:党性是一种科学,是阶级性的彻底表现,是代表党的利益的,无论什么消息都要想想是否对党有利益。党报要允许同情者作善意的批评。关于办法问题,毛泽东提出发一个关于党报工作的指示,学习写分析文章,调一些好干部到报社工作等意见。会议决定,由王稼祥、秦邦宪、凯丰、胡乔木、余光生组成中央党报委员会。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1942年3月14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出关于改进《解放日报》已有讨论,使之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新华日报》亦宜有所改进。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同秦邦宪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召集延安各部门负责同志和作家70多人开座谈会,讨论《解放日报》改版问题。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讲话,指出: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他在讲话中还批评了在整顿三风的讨论中出现的绝对平均的观点和冷嘲暗箭的做法。指出:颇有些人要求绝对平均,但这是一种幻想,不能实现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该拒绝。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只有这种批评态度,才对团结有利。冷嘲暗箭,则是一种销蚀剂,是对团结不利的。 一是观念上的更新,树立了“全党办报”、“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
二是队伍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团结战斗。朝气蓬勃的无产阶级新闻队伍。
三是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