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耳”有关的成语

如题所述

耳鬓厮磨 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俯首贴耳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贱目贵耳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撧耳挠腮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口耳相传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历历在耳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脸红耳赤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赁耳佣目 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挠腮撧耳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耳边风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耳鬓斯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6

    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

    充耳不闻、

    交头接耳、

    洗耳恭听、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贯耳、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肥头大耳、

    隔墙有耳、

    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不堪入耳、

    忠言逆耳、

    掩人耳目、

    耳不离腮、

    耳闻不如面见、

    言犹在耳、

    袖手充耳、

    赁耳佣目、

    三耳秀才、

    酒酣耳热

    耳听心受、

    双珠填耳、

    耳食之徒、

    苦口逆耳、

    耳顺之年、

    垂头塞耳、

    稗耳贩目、

    发明耳目、

    挝耳挠腮、

    耳不忍闻、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耳鬓厮磨、

    墙风壁耳、

    盗钟掩耳、

    目达耳通、

    疾雷不及塞耳、

    属垣有耳、

    掩耳而走、

    黄耳寄书、

    属人耳目、

    善言不入耳、

    接耳交头、

    耳虚闻蚁、

    悦人耳目、

    废耳任目、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帖耳俯首、

    抓头挖耳

    耳口相传、

    眩目震耳、

    舌敝耳聋、

    鼎铛有耳、

    耳鬓相磨、

    倾耳戴目、

    两豆塞耳、

    方面大耳、

    耳热眼花、

    附耳射声、

    耳视目听、

    耳目喉舌、

    嵬眼澒耳、

    迅雷不及掩耳、

    眼花耳热、

    嵬目鸿耳、

    耳目众多、

    三日耳聋、

    耳聋眼黑、

    口耳并重、

    马耳春风、

    秋风过耳、

    口耳之学、

    濯缨洗耳、

    在人耳目、

    发皇耳目、

    褎如充耳、

    耳闻眼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0
耳的一半
【成语】:立竿见影

【拼音】:lì gān jiàn yǐng

【解释】: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示例】: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马到成功、立见成效

【反义词】:旷日持久、劳而无功

【歇后语】:晴天白日;太阳底下竖竹子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事物见效快

【英文】:get effect instantly

【日文】:ただちに効果(こうか)が现れる

【德文】:auf der Stelle Resultate erzielen

(立竿见影,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竖起竹竿,可立刻看到影子。喻收效迅速。

宋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老舍《骆驼祥子》二:“关于战争的,正因为根本没有正确的消息,谣言反倒能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