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设毕业论文怎么写

如题所述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探讨
  摘要:21世纪将是建筑智能化时代,对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作了简要论述,使业主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智能化建筑的管理。
  关键词:智能化;流程;实施;工程管理

  1 客观独立的市场需要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就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推动和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目前国情下,普通工薪阶层的安居房中,大量应用千兆网络布线就是一处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客户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如果方案的主导者(修改者)与方案的实施者分开,两者就可以互相约束,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就有保障。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向乙方和在工程实施中产生偏向乙方和工程变更。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即其所代理产品的供应商),他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容易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难于得到符合国情的合理方案,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

  2 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些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每个工程都不一样,方案书实际早就储存在电脑中,所以十天半个月内即可出炉的方案不能适合于不同建筑的实际需求。
  智能建筑的建设特别应该注意“皮”和“毛”的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应该看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建筑本体之间,建筑本体是“皮”,智能化是“毛”;在楼宇控制系统和机电设备之间,机电设备是“皮”,控制系统是“毛”,如此等等。
  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假设建筑师和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实践证明其配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

  3 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

  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它已基本完成各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
  4 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目前智能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1)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2)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3)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以上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就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而言应是弱电总承包即第三种模式,原因有几个:
  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像模式一,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就要求业主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在组织机构上设有基建处,有一些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这些人熟悉的又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各子系统不考虑对外开放通讯协议。造成总集成的麻烦。负责的人员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不好,巨大的投资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案例屡见不鲜。即使业主能招聘到一些有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会使业主的基建班子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大楼竣工,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
  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应,当说,这可以使弱电和其他专业的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必然与智能建筑的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
  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弱电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弱电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弱电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的,力求自身的不断发展,他们会不断跟踪新技术,力求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5 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

  不同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弱电总承包商或各子系统承包商根据优化的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详细施工图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

  6 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

  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图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与原设计不符的质量问题。
  整个系统设计施工图作为日后的招投标工作、深化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3
  据学术堂了解,建筑工程毕业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题目即建筑论文的题名,它是建筑论文的窗口,也称建筑论文的眼睛.题目是建筑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建筑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建筑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建筑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建筑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建筑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建筑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

  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建筑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建筑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

  5.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建筑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