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升华文章主旨?

如题所述

升华主题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显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将一个浅显、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升华了主题,作文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会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能让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学会为人处世,快步迈向成功。
通过联想,写出感悟
1.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它能把眼前的事物,与不在眼前的但与它有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要求作者找准所写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相同点,进行类比联想,将文章的基本思想与某一深刻的哲理联系起来,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
【例如】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写“我”小时候一次次地骑车追寻远方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却像谜一样,每一次都会在我认为追着的时候,出现在远远的地方。而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吸引我去追寻。作者由追寻自然界的地平线而类比联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发掘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充满新意的主题。
3、运用象征手法,提高新境界
这种方法要求作者选取自然界中富有特点的事物进行充分的描写、议论,然后通过相似的联想,由自然界的事物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用自然界的事物所呈现的特点来象征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运用象征引申法使主题升华的典范之作。
《白杨礼赞》先极力表现白杨树的“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等特点,然后运用相似联想,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广大的抗日军民,由对白杨树的赞美上升到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的赞美。升华后的主题使《白杨礼赞》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4、由表及里,升华主题
【例如】莫怀戚《散步》: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5、由此及彼,升华主题
【例如】冯骥才《珍珠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事物之间总是相类似的,有些在其他事物间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如果在描写其他事物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把它提炼出来,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升华。
冯骥才的《珍珠鸟》,叙述了自己养鸟的经过。小鸟信赖人,这种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作者从这件“鸟事”想到人事,从而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悟。这句提炼出来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人与鸟之间,更适用于人与人之间。这就升华了主题。
6、由点到面,升华主题
【例如】周素珊《第一次真好》: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生活总是由具体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组成的,在事与事、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普遍性。我们在作文中如果能由点到面,由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揭示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文章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6
可以“由点及面”,由一个人联想到一类人群,由一件小事联想到一类现象,并引发思考。比方说写一个人对自己母亲的爱,最后升华到天下儿女对母亲的爱,由一个不文明现象联想到人的素质问题或国家体制问题等等。我比较喜欢以景结尾,情景交融的文字。希望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16
审题准确,
文章的观点深刻,
结尾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16
用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