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析以下案例

活动要求: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能,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教师在上课时,讲台上放了磁铁及铁钉、纸片等材料。活动开始,教师先拿出一块磁铁,告诉幼儿这是磁铁,接着说,你们看,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呢?教师就在一堆钉子、瓦片的材料中,将铁钉吸起,并告诉幼儿磁铁能吸铁的东西,磁铁不能吸纸片和塑料制品,然后教师又重新演示一遍,将实验的结论告诉幼儿,最后请幼儿拿起磁铁,在桌上材料盒里操作一遍。一节课就结束了。评析:这样的案例适宜吗?

这个案例很不适合在幼儿园开始,是一个失败的活动案例。首先,我觉得从整个活动中都是教师在操作,没有凸现纲要中指出的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没有发挥幼儿的直观能动性,没有最大限度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现。其次,活动中的材料可以是多元化的,是幼儿收集或利用废旧材料,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可进行操作的很好的实验材料。最后,可以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自己感知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3
这个案例里的教学是一个失败的教学过程,在过程中没有体现出纲要中指出的“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你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分析。体现纲要的精神,就应该直接让孩子自己以来就动手尝试操作,然后教师在孩子最感兴趣的时候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再来认识能把铁钉吸起来的这个有趣的工具有个名字——磁铁。通过幼儿自己尝试操作,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这样满足了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满足了纲要中提出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第2个回答  2011-08-10
很好。
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1、重保护,轻教育
2、重知识的灌输,轻行为的训练
日常进行教育时大部分是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的被动教育,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从知到行之间有一段距离,幼儿知道怎么做,但如果不加以实践、练习和巩固,他们是不会自动产生这种行为的。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行为不会自动产生,也不能由教师或父母传授而获得,只能是通过儿童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12
小提议哦,希望你能够学科间的相互协调,适当的加入数学的统计,让孩子进行统计,哪些东西可以吸,哪些东西不可以,制成一个实验表格。另外,延伸课程就是磁铁可以吸东西,那他可以吸磁铁吗?引出第二个特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