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恬庄古街的资料

是张家港的,在凤凰镇

摘要:恬庄古镇位于凤凰镇河阳山东一公里。相传唐宋兴盛之极的河阳古镇在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数千间房屋毁于战火。古镇镇民看中河阳山东麓约二公里外一条叫“奚浦塘”的小溪,举族迁徒至小溪两岸定居,于是便有了恬庄古镇。
关键词:沧桑岁月,老街老巷 ,古镇古宅
序:凤凰镇位处张家港市南大门,得名于境内的凤凰山。全镇总面积78.7平方公里,下辖2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6.4万。凤凰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庆寺,还有千年古树——红豆树、千年古街——恬庄古街等名胜古迹,历史上有3名状元、32名进士。恬庄位于张家港市凤凰镇港口街道恬庄村,西邻河阳山风景区,东与金村古镇相接。处于张家港东南部。清代乾隆中期,古镇进入了鼎盛时期。恬庄古镇人文荟萃,状元、榜眼、进士、举人等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清代顺治年间状元孙承恩、咸丰年间榜眼杨泗孙、嘉庆年间进士杨希铨、道光年间举人杨沂孙,清代名士杨元丰等。古镇现留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榜眼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孝坊”和“杨氏南宅”等古建筑,于2006年12月由张家港市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修复,并于2007年8月竣工验收;修复后的三处古建筑占地面积为558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10平方米。
历史沿革(张家港)
商末,属勾吴之地。
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郡。
秦代,属会稽郡。
晋代,置暨阳县,县治杨舍镇。
梁代,在暨阳之墟建梁丰县。
唐以后,分属常熟、江阴两县。
清代至民国,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区建立沙洲县,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
解放后,东部属常熟县,西部属江阴县。
恬庄历史
1.名字由来
恬庄,旧称“田庄”、“恬养庄”。据近代诗人杨无恙先生考证:“河阳里元明有市集,经乱焚毁,移恬养庄”。明洪武三年(1369年),田庄为常熟县感化乡第九都下辖的村庄。清乾隆《江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记载:“田庄镇,有桥跨奚浦塘,居民千家,明末始盛,今黄泗浦巡司寄居于此”。清末《常昭合志》记载:“田庄镇,在奚浦港之南,邻奚浦塘,距城三十六里,黄泗浦巡检司驻之,街三道,居民多杨姓,有关帝庙、城隍庙、继缘道院、三元宫、雷部殿、长寿庵、缘觉庵、中墅庵、永庆庵、杨孝子岱坊及里社坛一所”。清代中期在杨岱等人的经营下,迅速崛起。在全盛时期,有典当铺、银楼、布庄、染坊等大商号,义塾、义庄、善局、更楼、码头仓库等公益设施、机构齐全,曾经有“银恬庄”之誉。
2.地理特点
其便捷的交通、较高的地势是人所共知的。有一年发大水,港口镇大街上可以捕鱼,而恬庄安然无恙。

2.旧时恬庄
旧时的恬庄街道,在虞西地区比较完善,其特点:一是街道较多,主街5条,其中4条设有店铺;二是有四条半街面均为花岗石大石板铺设,在苏州地区众多的古镇中只此一家;三是南街中间下有玉带河,与街面成十字走向,连接奚浦塘与三丈浦。1976年因拓直奚浦塘,除北街外,该特点消失。
3.现状恬庄
恬庄老街现仅存原北街一部分,为石板街,长250米,宽2米,石板下有排水设施,街两旁建筑大多保留清代、民国时期的原有风貌;主要古建筑:1、孙承恩故居,位于恬庄老街北首,朝东,硬山式砖木结构,清代初期建造。现存四进,青石鼓墩,抬梁结构,重檐方檐,正桁上镀金重彩花绘;2、杨元丰故居,位于恬庄南街,朝东,硬山式砖木结构,为清代仿明建筑,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院墙门外北侧墙内嵌一石碑,上镌“仁寿堂杨”四字;3、杨氏孝坊,位于恬庄老街北首 。建于清嘉庆10年(《常昭合志》记载),硬山式建筑,坐西朝东,五间两进两厢房。屋内墙上嵌有“旌表孝行杨君家传”等石刻七块,两进间有天廊相连,屋檐有三层斗拱重叠,富于特色,为典型清代中期建筑。另外还有建于明洪武元年的黄泗浦巡检司和建于清初的城隍庙等遗址。
古镇空间格局
走进恬庄老街,驳岸、拱桥、水巷,整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面,构成了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古老的暗泾河,在保留着诸多明清建筑静谧的街巷里穿行。纵横交错的深巷街道,石板路清晰可见,犹如一棵老槐树的根,把古老的、现代的民宅维系在一起。那座上百年历史的“杨氏孝坊”,就像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向儿辈们诉说着小镇不平静的昨天。藤蔓爬过荒芜的古园,小草点缀在古宅零乱的瓦楞上,溜光圆滑的古井,还在供人们清澈的甘泉,给人几分历史的凝重。老街上还残存着多幢晚清风格的民宅小院,所有这一切,都向人们诉说着古老恬庄悠久的历史。恬庄镇南和镇北两棵古银杏也是最好的见证。距恬庄不远的河阳桥,那里也有一棵数人合抱不下的参天古银杏。桥西边就是“河阳街路”,向西是传说中项羽演兵的“唤英台”。
古镇特色建筑
1.榜眼府
位于凤凰镇港口恬庄古街,清朝乾隆初期建造,朝东,硬山式砖木结构。现剩四间四进,第一进三间,第二、三进四间均为平房,第四进为四间楼房。是清代榜眼杨泗孙的祖居,也是恬庄古街上最大最古老的建筑,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榜眼府是清代初期孝子杨岱所建,到了咸丰时期,杨岱曾孙杨泗孙考中榜眼,后退居乡里。因门前立有四根旗杆,故当地人又称其为“旗杆里”。该建筑绵延百年,历经数次修建改建,既有清代前期仿明建筑的风格,也有清代中后期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制规格很高,是清代典型的官邸建筑。榜眼府建筑面积为1356平方米,共有门厅、轿厅、正厅、内堂四进,内一门额上书有“外言不入,内言不出”字样,这是当时治家行政的格言。目前,榜眼府是恬庄古街上最大最古老的建筑。1998年,该建筑被公布为张家港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杨氏孝坊
位于恬庄老街北首。建于清嘉庆10年(《常昭合志》记载),硬山式建筑,坐西朝东,五间两进两厢房。屋内墙上嵌有“旌表孝行杨君家传”等石刻七块,两进间有天廊相连,屋檐有三层斗拱重叠,富于特色。为清政府表彰孝子杨岱而建,是典型的清代官式建筑。杨氏孝坊建筑面积962平方米,为四进厅屋。孝坊第一进,室内曾有石牌楼一座,上有嘉庆皇帝的《圣旨》两字的镂空石刻一块,今保存完好。二进正厅中墙内嵌有《谨表孝行杨君家传》石刻三块、《杨氏读书田记》石刻三块、《布政司执贴》石刻一块。三进为祭祀之用,四进为供奉牌位之用。
3.杨氏南宅
位于恬庄古街南侧,为清代名士杨岱(元峰)所建,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筑。由原留存的遗迹推测,该建筑共分四进:门厅、仪厅、大厅和后厅。杨氏南宅为二层小楼,有侧厢、设内外天井。修复后的杨氏南宅,建筑面积约为200多平方米,以独立的院落、精巧的雕刻,展示了南方小家碧玉典型居室之小巧玲珑。杨氏南宅在我市已不多见,为研究当时当地建筑、历史及人文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4.杨元丰故居
位于恬庄南街,朝东,硬山式砖木结构,为清代仿明建筑,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前部分保存完好,为公产,后部分已由其后代翻建。院墙门外北侧墙内嵌一石碑,上镌“仁寿堂杨”四字 。也是南方小家碧玉典型居室,小巧玲珑。
5.另外还有建于明洪武元年的黄泗浦巡检司和建于清初的城隍庙等遗址。
古镇人文
恬庄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钱洪(1408——1466),明万历年间进士、礼部尚书钱谦益五世祖,常作善行,曾出巨资疏浚奚浦;孙承恩(1619——1659),清顺治年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深得顺治帝的赏识;杨岱(1737——1803),清乾隆期间富翁、著名孝子,曾任布正司理问,曾出巨资拓建恬庄;杨景仁(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刑部员外郎,主讲过安徽庐阳仙源书院,著有《武敬编》、《筹济篇》等32卷;杨泗孙( 1813——1889 ),咸丰时期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杨沂孙(1813——1881),清道光年间举人,曾任安徽凤阳知府,为著名书法家;杨崇伊(?——1898),清光绪年间进士,李鸿章孙女婿,曾任都察院御使;杨云史(1872——1941),爱国诗人,著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等。
《恬庄小识》
恬庄位于张家港市东南部,清代曾是常熟四大镇之一,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恬庄小识》由杨希澯之子杨英彝、杨英类参照支溪、徐市小志编纂,后杨希澯在二子所编初稿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于道光十七年(1837)刊刻印行。
全书共分二十一个类目,对恬庄的方位四至、沿革归属、街道巷门、河流桥梁以及各类人物等作了详细的介绍。但原版的《恬庄小识》由于刊印年代已久,加之原文为文言文,无标点断句,并有缺字、错字等,给今人阅读带来很大不便。为挖掘旧时志书的存世、资政、教化功能,张家港市委史志办特邀常熟、张家港两地的文史专家标点全书,调整、规范全书的排版格式,为便于读者阅读,在保留志书原有文字的前提下,将原旧式竖排版本改为新式横排版本,繁体字改为简体字,数字表述仍按原书格式,并书前增设了内容简介和作者小传。
《恬庄小识》作为张家港市历史文化读物,由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凤凰镇人民政府联合编辑,扬州广陵书社正式出版。

《恬庄小识》是成书于清道光年间,以我市港口恬庄为记载对象的历史文献,因为“志者,识也”,所以古代志书多有以“识”为名者,它也是一部乡镇志。此书不常见,一方面可能因为系地方性志书,也可能是由为刻版比较粗糙,因此流传不广。《张家港旧志汇编》也未有收录。这里对此书做简略的介绍。
《恬庄小识》全书分为两册,此书刻版于道光十七年,作者杨希洁。同很多乡镇志书一样,此书也是杨希洁及其两个儿子杨英彝、杨英类两代人相继编写成书的。全书内容包括:疆域,河渠,公所,义局,孝义,科名,职官,封赠,耆硕,著述,义学,游寓,列女,方外,坊表,园宅,庙宇,祠祀,塜墓,杂记,集文。
时至明中期,恬庄的规模并不算大,仍是“一小聚落也”。至于“恬庄”一名的来历,书中说:“前明奚浦钱氏创田庄市,为收田租之庄,迨至国朝,常熟有四大镇,东为梅里,北为芝塘;南为唐墅,西为恬庄。自杨氏买邻,俗尚恬懋,乃易今名。”由此可见,恬庄之称,由杨氏所命名。杨氏先祖由吴兴移居此地,到乾隆中期杨岱(元丰)时,以科举光大门第之后,改名为恬养庄,简称恬庄,此名沿用至今。杨氏孝坊即杨元丰故居。杨氏家族发展到作者杨希洁这一代,由于“所托匪人,恒产几尽,更致失所”,外加“外亲启衅,悍妇毁家”,家业已经败落了,不过“尚有宅在镇西街”。
由书可见,恬庄之形成为一镇规模,肇始于“奚浦钱氏”在此地的经营。奚浦即奚浦塘,所谓“奚浦钱氏”,与鹿苑(禄园)钱氏同出一祖。明末知名学者钱谦益即出自鹿苑一支,钱谦益曾多次在鹿苑、恬庄、金村一带逗留,留下了多首诗作。《金村小志》即收有钱谦益有关此地的作品。所谓芝塘,即现在常熟支塘;唐墅,为今天常熟东唐市(与我市唐市有别)。在《恬庄小识》编成以前,《梅里志》、《支溪志》、《唐市志》均己编成。《恬庄小识》的编成,正是受到了这些志书的启发,杨希洁说,“若人材则国初始兴,人杰地灵,无文奚征?我儿英彝、英类,曾仿支溪、徐市各小志,辑《恬庄小识》,俱未之竟。”后来,杨希洁在其子所编草稿的基础上完成了志书的编纂。
古镇未来
1.古镇保护
  2006年底,为了抢救恬庄古街破损严重的古建筑,市委市政府斥巨资全面修复榜眼府、杨氏孝坊、杨元峰故居三处古建筑,历时一年,修复工程完工;而后,市政府又斥资对这三处古建筑进行了内部陈列,为三处古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为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和规模,重现恬庄古镇的繁华景象,更好地保护、利用好恬庄古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充分体现古镇的历史价值,去年年底,在一期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市政府开始积极筹备和规划恬庄古建二期工程。
  恬庄二期工程主要范围主要包括恬庄中街西段外立面改造以及榜眼府后花园建造。市文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二期工程是对一期工程的配套和完善,像对榜眼府后花园的建造就是对榜眼府一期的配套。二期工程后,不管是中街外立面还是榜眼府等古建,都将展现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风貌。此外,依据历史资料,二期工程还将在恬庄中街与204国道交接处新建一座具有当地特色的门楼,作为进入老街的标志,在风格上与老街整体风貌保持一致,体现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古街文化内涵、保护与延续恬庄地方特色的设计目标。”
2009年,老街,又将迎来一次全新改观——继恬庄榜眼府、杨氏孝坊、杨元峰故居三处古建筑初步修复、古建筑内部家具陈列工作到位后,恬庄古建二期工程日前已经启动。
老街上还残存着多幢晚清风格的民宅小院和一排枕河人家,所有这一切,都向人们诉说着古老恬庄悠久的历史。
2.古镇发展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当地人介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恬庄一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桥坍塌了,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古桥的价值,建了一座新桥。现在提起这件事,他们还非常后悔。
恬庄的许多古建筑历经沧桑,因为年久失修,许多已风雨飘摇、濒临坍塌。居民曾经担忧地说:“那座‘杨氏孝坊’,不知今年的梅雨季节是否能撑得过去。”那时杨氏孝坊内的一座房子的房顶已经向下凹陷。
恬庄的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古建筑大多严重毁损,有的已成了危房。一些房屋住户流动性大,防火意识和防火设施都很差,对于全部是木结构的老宅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希望政府能尽快有计划地统一修缮这些古建筑,并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以展览和旅游的形式,将这些宝贵遗产展示给世人。
保护恬庄古镇还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首先,有关古建筑产权现状不利于开展古村古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恬庄有些古建筑的产权属于塘桥房管所,由于产权原因,当地政府不可能对其投入,致使古建筑的保护和碑刻博物馆资金得不到落实。如果有关古建筑的产权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再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其次,对古镇古街维修由于牵涉部门、人员较多,经费筹集困难,维修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开展。
一位德国历史学家在谈到古建筑保护时,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这句话,把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说得意味深长。周庄的大红大富,也使这里的人们醒悟:保护古村、古镇、古建筑,不但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反,可使经济扩展深邃的文化内涵,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上级领导十分重视恬庄古镇的保护工作,多次到恬庄作了实地考察。市有关部门也多次到恬庄作探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好的设想。前不久,市政协领导又对恬庄进行了视察。对于恬庄古镇的维修、保护、开发,应该有一个高标准的总体规划,然后分段实施,这样才能妥善解决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达到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恬庄古镇的保护,让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重新焕发出它迷人的风采。
恬庄老街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走进老街,驳岸、拱桥、水巷,狭窄的石板街面,构成了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纵横交错的深巷街道,犹如一棵老槐树的根,把古老的、现代的民宅维系在一起。那座上百年历史的杨氏孝坊,就像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向儿辈们诉说着小镇不平凡的昨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