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将军令》全文

如题所述

《将军令》


枯叶落,愁难拓,寒愁怎敌锦衾薄。胡未破,人离落,鬓霜不惑,岁月蹉跎,莫,莫,莫。


残夜半,旌旗乱,征战沙场几人还?佳人盼,倚阑干,横刀仗剑,戎马立前,战!战!战!

扩展资料:

古筝曲《将军令》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大段的摇指和左手弹奏技法,表现出鼓角声声的场景,旋律紧张而神秘;第二部分通过左手夸张的吟、滑手法勾画出智勇双全的将军形象;第三部分用持续加快的“快四点”技法,表现了士兵们编队急进的情形;第四部分描绘两军对垒、沙场厮杀、号角齐名、得胜回营的情景。全曲一气呵成,节奏紧迫有度,音乐富有气势。《将军令》是中央音乐学院业余考级9级曲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将军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4

《将军令》

枯叶落,愁难拓,寒愁怎敌锦衾薄。胡未破,人离落,鬓霜不惑,岁月蹉跎,莫,莫,莫。

残夜半,旌旗乱,征战沙场几人还?佳人盼,倚阑干,横刀仗剑,戎马立前,战!战!战!

《将军令》   源于唐王朝皇家乐曲, 流传至今一千多年. 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这里介绍的是四川扬琴曲。《将军令》原是“四川扬琴”(曲艺的一种)的开场音乐,由李德才和李德元传谱,李小元和项祖华整理。

扩展资料

古筝曲《将军令》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大段的摇指和左手弹奏技法,表现出鼓角声声的场景,旋律紧张而神秘;第二部分通过左手夸张的吟、滑手法勾画出智勇双全的将军形象;第三部分用持续加快的“快四点”技法,表现了士兵们编队急进的情形;第四部分描绘两军对垒、沙场厮杀、号角齐名、得胜回营的情景。全曲一气呵成,节奏紧迫有度,音乐富有气势。《将军令》是中央音乐学院业余考级9级曲目。

《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浙江筝派不仅来源于杭州滩簧,江南丝竹等民间乐曲,并且很多都是弦索十三套曲演变而来的。《将军令》就是以古谱《弦索十三套》曲牌所记录的乐曲之一。该古曲展现了古代将士征战沙场,得胜归营的壮伟场面。

《将军令》合奏谱最早见于1814年容齐所编的《弦索十三套》,1935年,杭州国乐社印制的合奏曲《将军令》的筝分谱中,已可明显地看出“双手抓筝”手法的运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将军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4

《将军令》古曲如下:

塞上长风 ,笛声清冷。

大漠落日, 残月当空。

日夜听驼铃, 随梦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锋 ,枕边六封家书。

定斩敌将首级 ,看罢泪涕凋零。

报朝廷 ! 谁人听?

《将军令》源于唐王朝皇家乐曲, 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紧张激烈。共分为四段:散板、慢板、快板和急板。

一般用于戏曲中的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民间艺人也常吹奏此曲,用以增加节日气氛。

扩展资料

将军令古筝曲

古筝曲《将军令》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用大段的摇指和左手弹奏技法,表现出鼓角声声的场景,旋律紧张而神秘;第二部分通过左手夸张的吟、滑手法勾画出智勇双全的将军形象;第三部分用持续加快的“快四点”技法,表现了士兵们编队急进的情形;第四部分描绘两军对垒、沙场厮杀、号角齐名、得胜回营的情景。

全曲一气呵成,节奏紧迫有度,音乐富有气势。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浙江筝派不仅来源于杭州滩簧,江南丝竹等民间乐曲,并且很多都是弦索十三套曲演变而来的。《将军令》就是以古谱《弦索十三套》曲牌所记录的乐曲之一。该古曲展现了古代将士征战沙场,得胜归营的壮伟场面。

《将军令》合奏谱最早见于1814年容齐所编的《弦索十三套》,1935年,杭州国乐社印制的合奏曲《将军令》的筝分谱中,已可明显地看出“双手抓筝”手法的运用。

吹打乐

《将军令》原为戏曲中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间艺人也常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

苏南吹打乐《将军令》是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并用招军长鸣以壮声势。上海民族乐团以《将军令》为蓝本进行加工改编。在乐曲开始时加了一首曲牌,对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删。

在乐队编制方面,仍以一对大唢呐吹奏主旋律,另增加了笛、笙、号筒等加强旋律色彩。打击乐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锣”和低音大锣(海锣)等。因而乐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变化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曲调更显气魄宏伟,犹如千军万马簇拥主帅胜利归来。

扬琴曲

乐曲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共分四段:散板、慢板、快板和急板。

1、散板引子:琴声模拟古代战争作战前擂鼓三通,强而有力的鼓点节奏,由慢而快,阵阵频催,渲染了战斗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

2、慢板段,庄严稳重的旋律,采取“句句双”式地重复旋法,并用左手琴竹“弹轮”技法奏出颇有力度的轮音,加之常出现低八度音的衬托,更显示出旋律所蕴藏的内在力量,恰似将军升帐时那种威风凛凛的情状。

3、快板段是第二段的变奏,主要采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拍子中的强音位置(每拍的第一、三音)常用重捶子扣击琴弦以加强力度,表现将士们浩浩荡荡,雄姿勃勃的情景。

4、急板,用板式变奏的技法将第二段旋律成倍紧缩,变 4/4拍为2/4拍,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旋律无停顿地进行,气势剧烈紧迫。 扬琴在击弦后余音很长,这样,前面旋律余音与后面击发的乐音混相交响,音响宏大,振奋人心,具有强烈的音乐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军令(古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将军令》

塞上长风,笛声清冷。

大漠落日, 残月当空。

日夜听驼铃,随梦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锋,枕边六封家书。

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

报朝廷 ! 谁人听?

《将军令》源于唐王朝皇家乐曲, 流传至今一千多年. 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首句渲染了战斗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再写将军升帐时那种威风凛凛的情状,最后表现将士们浩浩荡荡,雄姿勃勃的情景。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古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1-14]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8-01

《将军令》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令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怜白发生,
未老心先亡。

这首诗以将军为主题,表达了战争中将士们的牺牲与归乡的悲壮之情。诗中通过将军经历了百战而死,壮士们经历了十年的战争后归乡的情景,再通过将军见到天子,天子赐予了将军丰厚的赏赐,但触动到将军未老先亡的悲哀。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了将士们在战争中的牺牲精神和壮士们归乡的欢喜之情,以及将军未享受晚年的悲凉遭遇,传达了作者对战争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