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一对一”授课是如何看待的?

如题所述

“我是极讨厌一对一的。”101中学高三考生胡同学解释说,“我们这时候作业多,一周休息一天,有的人还有几小时的一对一,学校作业都写不完,还要写一对一作业,真的很累,效率也不高。”由于父母看到听说“一对一”效果好,并看到很多同学报一对一冲刺,怕胡同学落于人后,因此“逼”着她上一对一课程,但上过两次课后,胡同学就难以忍受,决定放弃这个课程。

她认为,“一对一”浪费时间、金钱,反而给学校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很多人报了一对一,是觉得有些内容在学校没听明白,但一对一反而让大家可能错过更重点的学校学习,毕竟学校老师比一对一老师要了解高考得多。我之前上的那几节一对一,一周内我要忍着不问老师问题,不然一对一就没问题可问了,太难受了。”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上英语课外班,初高中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也分别有过课外辅导经历,现为西城顶尖中学实验班高三生的王同学,成绩一直不错,由于是名理科竞赛型学生,过去的课外辅导经历,文科确为补短,理科则全是为提前完成高阶的学习。高考前,王同学对于过去课外班给自己打下的学习“烙印”和影响,有了一些反思。

“现在回头看,我过去上的那些课外班,真的未必是好事。”王同学分析说,“课外班相当于剧透,把做题技巧和结论先告诉了我们。等到课内老师上课再讲结论的来源的时候,我们真的就听不进去了,因为满脑子只有错综在一起的结论,可现在高考就爱考 结论的来源 。所以到最后时刻,觉得效果很糟。”

不只是王同学有这样的感受,不少和他有过类似课外辅导经历的同学也和他交流过同样的想法,“这么多年课内外的学习,我们都明显能感觉到课外班太 实用主义 了,过度注重结论和做题技巧,因此许多知识是碎片化的,没法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为被课外老师提前给的结论省去了。”

课外辅导对于学校课堂的学习影响,也是王同学高考前的一大反思,“课上效果确实降低了。重复的内容不想再听,导致错过很多精华。但事实上老师们设计的引导我们思考的问题,全都无用了。”

即使是一名竞赛型学生,但让王同学高考备考时感到力不从心的是,在这种课外辅导的长期培养下,变成“只会做已有的题,没出现过的新题不好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6
实际操作,不是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