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是效果不好,这是所谓的“假装勤奋”吗,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作为老师,看过很多的学生,有的学生看上去确实很努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家里要看上一个小时的书再去学校,中午回家吃饭都是匆匆忙忙,午休时间也要做上半小时作业,晚上放学就已经十点了,但还是要看书到十一点……这样的孩子可以说努力到老师,家长都心疼,所以即便考砸了,也会以粗心,运气不好,题型不对路等理由解释。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考试失利,只怕就不是运气的问题了,而是方法的问题。

很多学生的努力只是我们看上去很努力,他们的勤奋也是看上去很勤奋罢了,他们的努力,勤奋是为了做给家长,老师看的,甚至是做给自己看的。他们努力,勤奋的样子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即便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家长也不舍得批评,认为孩子已经尽力了。而孩子自己对自己也有个交代:我已经很努力很勤奋了,可能是脑子没别人好吧,也许是太粗心了吧……


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家长,孩子有没有想过,你的勤奋为什么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你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换来成功的喜悦?因为你的这种勤奋只是一种表象,是一种机械的重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很努力。

学生的学习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我们叫“脑懒体懒”型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观上没有学习的意愿,基础比较差,学习上表现的无所谓,作业不做,上课不听,也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脑子。这种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随着年级的上升,他们的成绩会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虽然老师,家长极力想挽救,但是由于学生没有主观意愿,往往效果不佳。


还有一种就是“体懒脑勤”型的,这种学生看上去吊儿郎当,该玩玩,该游戏游戏,好像一点都不用功,但是神奇的是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这类学生虽然看上去不用功,但是在上课的时候绝不走神,积极用脑,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所以往往能事半功倍,举重若轻。这类学生要防止玩过了火,收不住脚,否则成绩也容易出现断崖式下降。

再有一种就是那种“脑勤体勤”的孩子,他们很少参与校内校外活动,游戏场上也没有他们的身影,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花在背诵和练习上。这种学生是最讨老师喜欢的,往往作为典型被老师在班上表扬,是我们称为“学霸”的那种类型,既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能够克制自己,勤奋努力的学习。虽然素质教育并不提倡死读书,鼓励参加课外活动,但是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学习成绩好,确实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努力。


再有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种假装努力的了,我们称为“脑懒体勤”,就是看上去很勤奋,做笔记,练习,背诵,一样都没拉下,而且付出的时间比别人更多。但是脑子没跟上,只是机械重复,上课的时候他好像都懂了,一下课单独练习,又问题重重。而且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还有一个特点,为了维持自己勤奋努力的形象,不愿意向别人请教。自己明明搞不懂,也不去问,只是自己对着练习苦苦思索,想以数量代替质量,靠多做练习来弥补,往往取不到效果。所以,孩子,学习不能不求甚解,不能囫囵吞枣。如果确实有问题不懂,可以下课就去问老师,或者跟同学共同探讨。今日事,今日毕,消化每一天的知识,不让不懂的问题堆积,以致以后想解决都解决不了或者来不及解决。

这类学生,一有空他们就在看书,至少是捧着书本,一幅认真的样子,家长很满意,老师也觉得很有戏。到那时他们真的看进去了吗?在看书的时候,他们往往如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又或者心猿意马,心不在焉,这是做出一副看书的样子,其实并没有深入看书。当然,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看懂,不想深入,而是根本看不懂,他们又不愿意问,所以只能默默地看,只能一个人在那里冥思苦想,这样的读书有多少作用和意义呢?所以孩子,看书要做到精读,要读懂,不是看得多就好,而是要看进去,如果取不到作用,看还不如不看。


这一类的学生他们也在很努力地做题也很勤奋做题,可以说是埋头苦做!不断地刷题,但是正确率不高,他们也不去归纳总结,不会停下来思考,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同样的题,往往一错再错。哲学上有句话叫做:“人总是容易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纠错,总结,思考比练习本身更重要,毕竟我们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重复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是为了寻找我们不懂得问题。


家长看到孩子认真做作业,觉得很安慰,觉得孩子很努力。但是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勤奋 努力是不是有效的,所以孩子,请不要假装勤奋,因为结局不会陪着你演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1
有的孩子学习没有方法,即便是用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这也应该从他的天赋还有学习习惯找原因。
第2个回答  2020-05-11
努力没有效果可能是努力的方向或者方法出了错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找到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20-05-11
是的。应该教孩子适合他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