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是谁发明的?

是半的!!!!!!是牛顿发明的吗?

谁发明的锅盔?怎么做?

锅盔叫做干膜,是陕西省的特色美食,她用小麦粉做成用慢火烘烤里面配有肉馅吃起来外皮酥脆、肉馅鲜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道美食。至于它的发明者,相传是诸葛亮。据说诸葛亮在打仗时考虑到行军做饭实在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于是他在休战时叫人大量地生产了一批圆形的干饼,每人发放几个用作做作战时干粮,这种饼存放时间久、也易携带还十分的管饱。后来这种制作方法流传到了民间,发展到现在成为了锅盔。当时还有人叫这种饼为诸葛饼。锅盖的做法如下:用到的材料有:面粉、油、盐、水、猪肉馅、梅干菜第一步,我们先来准备面皮,放入适量面粉和水,再加上一些盐搅拌均匀。倒入温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搅拌成絮状后,再放入少许的食用油,用手揉成面团再盖上保鲜膜,醒面半小时。

然后准备肉馅,将猪肉剁成馅,加入盐,蚝油,花椒粉等调味。梅干菜提前用水浸泡,清洗干净,再用刀剁成碎,剁好后将梅干菜与肉馅搅拌在一起。然后来做油酥,将食用油浇热倒到少许的面粉上面(比例为1:1),搅拌均匀,做成油酥。

再取出准备好面,分成几个小的面团,然后将一个个面团先擀成一个长方形的薄饼,上面抹一层油酥,再将它卷成圆柱形,再次擀平(这样能够增加饼的层次感)。然后再一次的将饼卷起来,卷起来后,将饼的两头往中间一卷,再一次的让它压成一个薄饼,然后就可以把调制好肉馅包进去了,这个步骤就像包包子一样。包好之后用擀面杖再压平一点烤箱温度调至200至220度提前预热五分钟,将做好的几个面团放在刷好油的烤盘上。按照这个温度烤,20分钟就可以做出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2
相传,唐朝时高宗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最初选取中乾县东北25公里的五峰山,后因穴位风水不吉利,而改选在乾县城北3公里的梁山上。梁山风景优美,是当年秦始皇、隋文帝巡幸游览之所,位于京都长安西北80公里,在“八卦”中属于乾位,故将陵墓称为乾陵。乾陵修建工程浩大,征用了数万名匠人和民工。当时,有个叫冬娃的小伙子,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他生性聪明,勤劳朴实,很受乡邻的称赞。谁料后来父亲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来还要给父亲烧菜做饭,天长日久这样干,便练就了一手做饭的烹调技艺。修建乾陵征用民工时,他替父亲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饭食往往不能按时吃,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架上自己的头盔,把面和匀放在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过了一会儿,他从盔内取出烙成的馍一尝,酥脆可口。他高兴极了,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让大家改用铁锅去烙,结果吃起酥,闻起香,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锅盔馍。 相传武周(唐武则天)时期,官兵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钜大,大量民工需要忙碌工作,且工地无烹调用具,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制面饼,故取名锅盔。 从此后,筑陵工地上香气弥漫,总监尝到这种香味异常的馍后,感觉不错,忙派专人送到京城长安。因此馍不同一般,后来唐王朝每年就要乾县进贡锅盔馍。这种烙馍的方法,逐渐流传到民间。由于历代劳动人民不断地改进制作方法,锅盔馍的质量也越业越好,样式也有许多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乾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旅游者,他们总爱吃乾县的特产——锅盔馍,临走时还要带上几个,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5-02
不是牛顿发明的,是国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