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和辰时分别指的是几点?

如题所述

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而辰时则是指7点至9点。

十二地支纪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当时古人们发明这些主要就是为了计时的方便,并且这也是古时候人们观察天象(具体的我并不太清楚,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查)所得出来的一个结果,与十二地支纪时相对应的还有天干,两者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这就是古代的时候,我们最基础的一种纪年纪日法。

十二生肖比较熟悉的人会发现,这十二地支纪时与十二生肖是对应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而十二生肖的这种叫法,其实也是有意义的,就拿子鼠辰龙来说,我们都知道老鼠是一种夜行动物,白天睡觉,夜晚觅食,并且老鼠在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的时候,是最活跃的时候,所以就有了子鼠的称呼,同样,在辰时,古人们认为是龙呼吸最多的时间,并且那个时候云最多,是龙呼吸的结果,所以就叫了辰龙。

现在知道了十二地支纪时,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纪时的呢?在有阳光的白天,古人纪时用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晷圭表,利用太阳在不同时间照出来的阴影位置长短不同来确定白天的时间,到了晚上,还有沙漏、漏刻等计时工具,所以当时的人们也是通过这些方法,来获得不同的时间。


综上,子时是23点至凌晨一点,辰时是早上七点到九点,通过十二地支纪时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祖先的智慧,天干地支纪年纪日法对我国古代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我们的古人还发明了各种计时工具,来找到不同的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