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原创)

如题所述

[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原创)]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再次拜读韩愈的千古名篇《师说》,颇有几分感想,写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原创)。
《师说》里有几个观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开篇的这一句,我是觉得表达了一个观念,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有很多同学经常会说,我是学某某专业的,你说的这个不适合我。我对这种说法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人都是学而知之,不存在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只有你学不学的问题。可以这么讲,你有能力去学任何一门专业,只不过报考大学的时候你只能选择一个专业来读而已。
2、接下来谈到: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主要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师说》中谈到的这点,就是说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圣人能跟从老师请教,我觉得这种圣人就是有那种空杯的心态,否则你自己本身就是个满杯,还能学得进什么东西呢?所以,良好的空杯心态是一个人能不断进步的条件之一。
3、以孔子为例。引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点个人觉得也是很重要,有些人好为人师,但是他们意识不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现代的实践中还不只是老师之于弟子,甚至有很多人以为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过了若干年之后那同学还是不如自己。《师说》告诉我们,老师与弟子是辨证的一种关系,现在的老师将来可能是别人的弟子,现在的弟子将来也可能是别人的老师。
我觉得在各个高校求学的莘莘学子都将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这些《师说》中的道理还是对我们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读书不能读死书,学也不能死学,要活学并且要活用。看了百家讲坛康震老师的《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部分,也才有机会来重温这《师说》。老师讲授的目的不只是让我们了解和知道,而是让我们掌握和理解,并且要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学以致用。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听的时候很有道理,但是讲授完课程之后如果你让他来说一说,他们就没有任何的见解。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莘莘学子要把握这个路线:学-思-用。老师讲,我们认真听,老师讲完我们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加工,最后再通过以后的实践来表达出来最终完成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读后感《观百家讲坛康震老师《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读《师说》有感!(原创)》。可以这么讲,对于康震老师对于唐宋八大家的讲授,如果只观看不思考等于白看,只思考不运用等于白思考。
最后需要阐明一点,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首先是传道。道是什么呢?从字面意思就是道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要有德,这里面得道,最好解释为道德,道理。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道的道德方面的意思呢?因为我们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是由老师教出来的,因为古之学者必有师。。那首先老师本身就要有德,甚至说老师就是要德才兼备。否则,老师本身就无德,怎么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呢?这几天某大型门户网站爆出新闻:某大学校长贪污受贿,某大学常务副书记涉嫌贪污受审等等,我们不免要深思:难道这些大学校长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所谓杰出人才么?他们是人才么?他们有德么?如果我们培养了很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无德之才,那只能是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这样的人才还不如他们无才。
  综上所述,我们的未来需要的是更多的德才兼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才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从《师说》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联想到我们的小学教育,联想到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让高尚的品德从小学生起就开始写入他们的幼小心灵,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好,违法犯罪才会越来越少,贪污腐败就会越来越少!

【原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