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选一个人物形象分析,600字,急!!!

网上有的就不要了,要自己写,字数一定要到,好的加分!
只能写一个人,不要写很多人

古往今来,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们各自都拥有各自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懿是魏国的将士及谋士,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帅。他很尽心地为魏国服务。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时曹魏政权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

诸葛亮蜀国的一位杰出的谋士。他未卜先知、神机妙算。为刘备下汗马功劳。并且诸葛亮是一位忠心的人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他并不嫌弃刘禅而是像以前辅佐刘备一样,尽心尽力。有许多计谋都流传于后世。

在《空城计》中司马懿带领了十五万大军袭击西城而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军士,双方兵力悬殊。但诸葛亮却很镇定仿佛面对的不是十五万而是一千五百。并且诸葛亮安抚下属并且发布命令:“如有妄行出人及高言大语者,斩之!。”突出了诸葛亮在大敌面前的坚定和信心,所以大胆的冒了一次险,用了“空城计”这个办法。司马懿料诸葛亮平生谨慎不相信诸葛亮会冒险。他非得自己去看看。到了那又太过相信自己认为诸葛亮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不敢进攻。最后不听取儿子司马昭的话,不知变通,还是退兵了。退兵之后所有官员都很是佩服诸葛亮。后面一句:“吾若为司马,必不便退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同时也是在说自己到底还是比司马懿略高一筹。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两人各自形象。司马懿:一个老谋深算,刚愎自用。做事情瞻前顾后从而疑心太重,并且不善于变通。诸葛亮:神机妙算,临危不惧。按照事情的局面来变通,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在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一回故事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了司马懿会去强木牛流马,所以他布下玄机司马懿只顾眼前利益而又被诸葛亮算计。总之诸葛亮是一个厉害角色,司马懿如果能再果断一点不失为一个厉害的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9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24
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