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立春时间是几点几分?

如题所述

1988年立春时间是1988年2月4日 22时42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即太阳到达黄经315°之时,在西历每年2月3日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之开始。从此日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都称为春季。 元旦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而立春则是真正春天的开始,也是古代所指的春节,生肖属相一般以立春作为起始点。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扩展资料

立春的风俗

一、鞭春

由古代的祭春典礼演变,大约从汉朝开始,京府与各州、县官府会于立春前一日,于正门前东、西侧放置用泥土塑造的耕人与耕牛像,藉以象征春天来临,提醒农民准备春耕。起初只是静态的陈列,后来演变成“鞭打春牛”的活动。

二、咬春

于立春当天,用饼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饼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体健康,称之为“咬春”。

三、立蛋

人们将鸡蛋手扶在平面久立后,尝试松手后让蛋不倒,也有地方是在春分竖蛋,有俗谚为:“春分到,蛋儿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1

1988年立春时间是1988年2月4日 22时42分。

春季的开始是二十四个太阳术语的第一个,即当太阳每年在西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到达黄镜的315°时,它指示春季的开始。从这一天到夏天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春天。

元旦标志着新年的开始,而春天的开始就是真正的春天的开始。这也是古代提到的春节。黄道十二宫通常从春天开始。

丽春不仅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思想中,春天意味着风和温暖,鸟和花,也意味着万物的生长和春天的种植。弹簧”。

在气候学上,春季是指平均温度为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的时期(每月大约5天)。到春季开始,人们显然感到白天更长,太阳更温暖。全年温度,日照和降雨通常处于转折点,并且往往会上升或上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31

1988年02月04日 星期四 (丁卯年(兔年)腊月十七。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气候、物候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

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古老天文学称北斗七星斗柄所指为“建”,“建”代表斗柄顶端的指向。

“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历法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子丑”)。

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次岁正月又复还寅位。

斗柄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循环往复。干支纪元以天象“斗柄回寅”为立春(岁首),亦即“春正”(正月),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13
1988年2月4日 22时42分49秒 定立春。立春为每年的2月4日戴3日,视太阳位置达黄经315度时开始。关于这一点,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过如下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在二十四节气中,素来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指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开始的日期,提醒着旧时的中国人要依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因为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所以“四立”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而言,并不完全适用。
第4个回答  2012-02-03
1988年2月4日 22时42分49秒 定立春
2012年2月4日 18时22分23秒 定立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