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内陆国

如题所述

内陆国是指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亦即被周围邻国陆地领土所包围的国家,又称陆锁国。与临海国、海岛国相比,内陆国地理条件比较闭塞,交通与对外联系多有不便,社会经济发展上有许多困难和特殊之处。
因为不靠海,除了无法利用如渔业之类的海洋资源之外,最重要的是内陆国无法发展海运。这样的缺点在以往的海权时代,代表这样的国家很难在海外探索与殖民方面占有优势,而在现代则代表该国缺乏发展航海贸易的空间,而影响到国家的国际贸易能力。

目前全球共有44个内陆国,其中包括2个双重内陆国。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地跨亚欧的哈萨克斯坦,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内陆国。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西濒里海,北临俄罗斯,东南连接中国新疆,南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相当于整个西欧国家面积之和,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领土横跨亚欧两洲,阿特劳市的居民每天都可以在欧亚两大洲之间穿行。多为平原和低地,属大陆性气候,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约占全境面积的60%。
“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 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随着汗国的壮大,周邻民族的加入,到15世纪末,哈萨克民族最后形成。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但是准噶尔汗封建贵族烧杀抢掠使哈萨克人民遭到灾难。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来自准喝尔的威胁。哈萨克三玉兹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