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来的,为什么这样,自己流出来?

如题所述

亲,是纯的没加工的纯蜂蜜,冬天买的蜂蜜一般是结晶的蜂蜜,到了春天夏天气温升高,就会溶化的,溶化了的液体蜂蜜就会产生汽泡,就会膨胀,把还没有完全溶化的蜂蜜浮在上面,就有溢出瓶口的现象。湖北农村蜜蜂养蜂场,掏保掂名 老实农民蜂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蜂蜜的密度大,有强折旋光性、高度粘稠性及强吸湿性。20。C的比重在1.4129以上。1千克成熟蜂蜜的热量为12560焦耳。蜂蜜有蜜源植物特有的香味,如桂圆蜜有桂圆花香的味道。如果经过加热处理,香味极易散失而失去原有的风味。

  蜂蜜是粘稠的液体,通常用波美比重计来测定比重。蜂蜜的比重与含水量有关,即与成熟度有关。不成熟的蜂蜜由于含水量高,比重就小。蜂蜜含水量不同,比重差别很大。如果把蜂蜜暴露在湿度大的空气中,便形成稀薄的薄层,因水分含量大,比重小的保留在上层,造成上下层比重不一致。把两种含水量不同的蜂蜜装进同一容器里,如不特别混合,那么含水量高的就处于含水量低的上方。蜂蜜产生分层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

  蜂蜜的吸湿性是蜂蜜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蜂蜜的吸湿性与它的特有成分——糖分及含水量紧密相关。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为58%时,蜂蜜的含水量为17.4%,两者达到平衡。如果把这种蜂蜜暴露在相对湿度高于58%的空气中,则蜂蜜就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而它的含水量就增加;如果暴露在相对湿度小于58%的空气中,含水量就减少。总之,暴露于空气中的蜂蜜,它的含水量与空气中的湿度密切相关。蜂蜜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易吸收周围的异味,这在贮藏蜂蜜时必须注意。

  结晶作用:蜂蜜中含有很多不溶解的物质,是一种过饱和溶液。葡萄糖与水的比率低于1.7以下时,结晶不易出现;高于2.1以上时,结晶很快出现。此外,所含的蔗糖量多时,也容易结晶;如果所含的果糖及胶状物质多,则不易结晶。结晶的蜂蜜并不是蜂蜜变质或劣蜜。换而言之,蜂蜜的好坏与结晶、不结晶是不相关的。结晶与保存的温度有密切关系。14。C最容易结晶,O。C以下结晶速度很慢,但不能够防止结晶。加热处理可使已经结晶的蜂蜜恢复为液态,但是如加热处理的时间及温度控制不妥,会使蜂蜜失去香味或增加异味,成为劣质蜂蜜。

  发酵作用:蜂蜜发酵后会在瓶口产生白色泡沫,并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使蜂蜜酸化。蜂蜜中的水分及酵母菌含量多寡,是引起发酵的主要原因。
第2个回答  2019-01-31
土蜂蜜又称野蜂蜂蜜,就是中华蜜蜂采集多种花蜜而成,产量稀缺,山区放养无污染。相比传统蜂蜜在美容,减肥,养生方面效果更好。
未加工的土蜂蜜表层有白泡泡,这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抗菌物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容易分解出氧气!从而使蜂蜜的表面有一层非常细腻的白色泡。[1]
未加工的土蜂蜜摇晃或者搅拌过后蜂蜜中会出现大量均匀的细小泡泡,这是因为采集蜂回巢后,把花蜜交给内勤蜂,内勤蜂把花蜜吐在口部的喙端,形成小泡泡,并挥动翅膀加以扇风,使小泡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内勤蜂酿蜜时候越长,蜂蜜中气泡越多。搅拌或者摇晃能让蜂蜜中的小气泡恢复原状。[1]
第3个回答  2019-01-31
它是蜜蜂的胃液或者口水 蜂蜜,是昆虫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1千克的蜂蜜含有2940卡的热量。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第4个回答  2019-01-31
蜂蜜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少于23%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 蜂蜜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少于23%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