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号脉准确吗?可信吗?

如题所述

中医也是一门医学,自然可信了,中医诊脉准确如否,与医生的诊疗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跟b超检查一样,有些经验不丰富地医生检查b超也会出现一些漏诊,误诊的情况,但是不会有人怀疑b超检查本身是否可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30
略懂
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中医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代就有神农氏尝百草等等,直到现在还有所保留,所以你没有考虑中国医学是怎样沿用至今的呢?(这条些许不具有说服力)
2.中医讲究阴阳五行,而人体正是这样,过阴用阳补,金木水火土相辅相成等等
3.说到号脉那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身体的细微变化导致脉象的一系列变化,你看后就明白了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促结代脉
即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有间歇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而有力者为阳热亢盛之证,促而无力者多为气虚将脱之象;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等多种主病;代脉为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或气滞血瘀之证。 脉象还有许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种脉象。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
编辑本段脉象与疾病的关系
当然,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临床上所见的病脉往往也很复杂,常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并见,如脉浮数、沉迟、滑数、弦涩等。还有脉证相符与不相符的问题,不相符时,就须决定是舍症从脉,还是舍脉从症等。另外,理论上谈脉诊不难,但实际操作中要确定是何脉、解释分析脉与病的关系等不是一日之功。古人就说:“脉理精微,非言可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细心体会,不用心去悟、去比较,是不可能真正把握脉诊的。
所以说中国五千年文明那不是浪得虚名的
谢谢,希望你能理解
略懂,略懂
第2个回答  2019-06-21
您好,中医把脉对于诊断疾病是比较准确的,但是,确定胎儿的性别,这个的可信度不是很高的,建议怀孕后按时做好孕检即可。
第3个回答  2015-03-29
号脉是中医的诊断方法之一,对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对于组方开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