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

如题所述

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耕地肥力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第一, 它揭示种地的两个对立面,既要会用,又要会养,两者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 第二, 它指出通过用养结合提高单产,是植物生产发展的方向. 第三, 用地和养地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农民说:“地是活宝,全在人搞”,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种好地涉及天、地、人、物的不同方面,既要善于安排作物,即通过土壤合理间套复种和种植高产作物来发挥土地潜力,又要善于调养和培肥地力,即通过土壤耕作、施肥,轮作换茬等手段,创造持续高产的条件.既要处理好作物要求与土壤特性的关系,因地而用;还要协调人与地的物质交换、培养地力是持续增产的基本要求,各地都要为此形成一套相适应的使用和培养地力的方法.这就是耕作制度,它的核心是协调用地养地的关系.掌握了地力用养客观规律,地可以越种越好,可以“一亩顶两亩”,违背用养规律,可能走向反面,甚至陷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困境.
充分用光实际上;也就是充分用地,而光能的转化程度又取决于地力.养地是手段,用地是目的.积极培养地力,是我国粮食、粮棉复种改制获得成效的物质基础.由于“用地用地”理论是从我国农业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出发的,是高度概括了 耕作制度演变的实质和辩证关系,它不但为耕作学这门新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和生产应用,提出了有深远意义的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而且引起各地生产部门的强烈反响,推动了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健康、迅速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