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重要原因。

如题所述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政治不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原因: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自17世纪末期以来逐步走向衰弱,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

所以,那里成为欧洲列强企图进行再瓜分的热点地区。由于欧洲人把亚洲称为东方,因此,历史上把这场因土耳其衰落而引发列强对巴尔干的争夺称之为“东方问题”。

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问题更加复杂,紧张的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火星四溅的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扩展资料

在一战爆发之前的几年,这些大国们之间就已经在政治和经济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角逐,欧洲列强为了自保都不得不选择自己的阵营。

于是就诞生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派别,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战争打响之后又加入了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日本、美国等等,就连中国的北洋政府也审时度势加入了协约国。

而同盟国则是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当然你别看这有四个国家,除了德国之外另外三个都很废柴,所以你基本可以模糊的理解为德国对抗全世界。

在半年内德国横扫欧洲直逼法国,但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德国的雷霆攻势就被挡住了。于是接下来的三年半战争就处于胶着状态,对峙的双方谁也打不退谁,于是就地挖战壕,相互对垒。这条战壕从北海海岸开始,穿过比利时和法国,一直延伸到瑞士的边界。

为了结束胶着状态,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开始拼命研制新式武器,企图出奇制胜。于是很快战场就出现了机关枪、毒气弹、坦克车等等等等,士兵的生命像麦子一样被一片一片的收割,直到数百万人丧生,都没有谁能够突破防线。

后来战争结束了,欧洲从此就逐渐走下坡路,直到另一次大战把自己彻底沦为边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政治不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原因: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自17世纪末期以来逐步走向衰弱,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过的武器:

一、马克西姆机枪

它是由Hiram Maxim在 1884年成功制造,这是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连续射击重机枪,射速达每分钟500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德军就是用Hiram Maxim的重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猛烈持续的射击,英军近6万人在一天之内毙命。

死亡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这种自动发射的重型机枪的巨大威力。Hiram Maxim因此获得专利。

二、马克V型坦克

29吨的马克V型坦克是英国最重的坦克。它可能类似于踏板上的一颗回形针,但是它长而宽的形状比优雅的现代坦克的交叉沟更好。大约半英寸的盔甲足够厚,可以使子弹弹起,并装有57毫米大炮(“男”版)或装有303口径机枪(“女”版),它足以破坏机枪巢和药盒。

操作它们就像是坐在蒸汽机的中间,士兵们也容易受到德国炮兵的伤害。尽管如此,马克V型坦克足够强大,有助于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僵局。

三、德国“巨人”轰炸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空作战,这个惊人的新技术比大多数军事和政治领导人预期的更有用。在战争期间,多引擎轰炸机被研制出来,其中最大的是德国的“巨人”,翼展有138英尺和4个引擎。其范围约500英里,炸弹装载能力为4400磅。

这些重型轰炸机在加入对英国的空袭后,使英国人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它不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轰炸伦敦的最大型的飞机,这一记录甚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空军时代也没有打破。

四、毒气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炮兵在伊普雷斯地区发射了含氯气的气瓶。其他国家也争相创造出自己的战场气体,双方都有办法增加对敌方部队发射气体浓度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氯气专门袭击眼睛和呼吸系统,芥子气也是如此。

它还会让暴露的皮肤起泡。相对来说,少数人会因毒气死亡。大多数人在治疗后恢复正常,但毒气会导致大量兵力暂时丧失战斗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08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并展开激烈争夺)。

2、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斐迪南遇刺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战争的准备早已在进行中。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殖民地的斗争中,已结成了两个互相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即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进入20世纪,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叫嚣严重威胁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

3、重要原因: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自17世纪末期以来逐步走向衰弱,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世界大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5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并展开激烈争夺)。

2、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重要原因: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自17世纪末期以来逐步走向衰弱,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6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政治不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原因: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统治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自17世纪末期以来逐步走向衰弱,到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在巴尔干的有效统治。

扩展资料

在一战爆发之前的几年,这些大国们之间就已经在政治和经济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角逐,欧洲列强为了自保都不得不选择自己的阵营。

于是就诞生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派别,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战争打响之后又加入了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日本、美国等等,就连中国的北洋政府也审时度势加入了协约国。

而同盟国则是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当然你别看这有四个国家,除了德国之外另外三个都很废柴,所以你基本可以模糊的理解为德国对抗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